教学设计方案

2020-11-07 教学设计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内容选取: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诗歌体裁;扩展知识面的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三)过程安排:

  1.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挖掘诗歌中的信息,对其进行补充空白、细节,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使诗歌形象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体味诗歌语言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自己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在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学生互相评价朗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学生是诗人或者是诗中人物,发表感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

  (一)导入:介绍杜甫,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杜甫(主要是举例所学的名篇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

  2.简单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关于诗的背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玄宗用兵征讨吐蕃,一说是征讨南诏,多取后一说。《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3.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二)学生初读全诗,初步感知

  1.要求看阅读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内容,准备老师的提问

  2.提问

  (1)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

  明确:它讲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为了和南诏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离死别的画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诗句来描述?

  明确:诗歌的第一段

  (三)分析诗歌第一段

  1.学生齐读,正音“耶”、“干”,释义“耶娘”、“妻子”、“干”。

  “耶”通“爷”,父亲。

  “干”读“gān”,冲。

  “妻子”,妻子和子女。

  2.问:“耶娘妻子”相送时为什么会“牵衣顿足拦道哭”?

  明确: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

  3.老师追问: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哪些诗句得到印证?

  明确:“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4.问:“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中的“不见”可否理解成咸阳桥特别卫生、一尘不染呢?

  明确:不对,应该说明了当时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亲人之多,扬起的尘埃淹没了咸阳桥。

  5.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送别场面。

  (四)分析诗歌第二段

  1.指名读,由学生评价。

  2.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可能指何人?“点行频”何以见得?在诗中有没有具体的描述?

  明确:道旁过者——杜甫

  行人——征人

  点行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

  4.问:“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

  (五)分析诗歌第三段

  1.让学生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老师补充: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

  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确: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师追问:最终有没有“申恨”?

  明确:有。

  不敢申恨可最终还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难和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3.问:“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

  明确:中国老百姓一贯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现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这一传统观念的转变呢?——战争!残酷的而又无休止的战争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对战争的怨恨与控诉,通过这句诗深刻而又凝练地表达出来了。

  (六)扩展学习:试将《兵车行》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比较。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提示:可从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入手,如果时间不够就作为课后研究留给学生回去思考。

  (七)小结:车声隆隆,马鸣萧萧,似乎还不曾消逝……《兵车行》所描绘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离乱之苦,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听着录音朗读,再一次体味诗歌沉郁怨愤的基调。

  (放录音)

  板书设计:

  兵车行

  杜甫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天怒人怨——“行人但云点行贫”、“武皇开边意未已”

  3悲惨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学生情不自禁说:“好小啊!”)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的珍珠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就是“小”)瞧这一个个“小”,我们会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语——(生:小巧玲珑)

  生:还可以换一个成语叫娇小玲珑。而且胆子还小,那就可以说“胆小如鼠”。

  师:意思一样,但就是不美了。(学生领悟,换成“谨小慎微”)

  师:你们发现没有,课文还有一句——(课件打出)“渐渐,它胆子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几位学生发言,一学生说这里关键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

  (学生读书,找出:“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等句子,即兴精彩短评)

  师:感谢你们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去体会语言里的滋味。那我们就从你们读到的或者谈到的地方具体品味品味。比如同学们谈到的这句——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采访你(指刚才读的学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就是让它感觉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兰来让珍珠鸟感到这笼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师;“我”用吊兰来打扮笼子,实际用的是那颗——

  生:用吊兰不如说是用心。所以作者要想办法用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请你再读这句,注意啊,它可是胆小的,不要吓着它们,你该怎么读?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范读,读得“小心翼翼”,而后学生读,掌声)

  师:三个月后,听!(播放珍珠鸟的叫声)

  生:这声音,和它的爸爸妈妈叫得一样,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还更娇嫩,真好听。

  师:(出示画面)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

  (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我不动声色的写……”、“……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等句子,读得很小心)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读了一句)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

  (连续有三五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作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那就是“不动声色”。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_____。”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师:然而,这都是“假如”。我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所以,“我决不……不……不……”(和学生又把刚才这几句读了读),如果说装扮笼子,感到作者的用心,这里真可谓——(师生一起说出)用心良苦。

  三、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

  师:原来鸟怕人,人不怕鸟,现在我怕鸟害怕,怕鸟担心,怕鸟飞走,结果呢,鸟却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鸟对人的信任表现在哪?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结合具体文字谈谈。

  生:(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老师出示刚才学生说出的这段话,但把三个“一会儿”去掉了)

  生:老师,这句话不完整了,你把“一会儿”丢了。

  师:意思没有改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说,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表现了小家伙的调皮,让人好喜欢;也有的说,这三个“一会儿”,一个比一个程度深,把小家伙的调皮写得活灵活现了)

  生: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神气十足”。去掉这三个“一会儿”,小家伙顶多也就“神气”,谈不上“十足”,可用上这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该生朗读这段,表现了小鸟的“神气十足”)

  师: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读,女同学读第一个“一会儿”,男同学读第二个“一会儿”,我读第三个“一会儿”,大家读了以后一定要像小家伙一样神气十足哦!

  (师生合作读,读得很精彩。然后师生结合文本继续品味小珍珠鸟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教师不时肯定学生的精彩表现)

  师:作者把珍珠鸟的调皮和淘气写得的的确确——(生:神气十足),(引读)因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夜晚——

  生:(读)“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引读)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生:(读)“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课件打出这段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一人鸟和谐相处的状态,然后配乐朗读)

  师:看,这就是小鸟趴在“我”肩头做梦的情景,请给画面题词。

  生:和谐。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呵呵,你用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把这句话划下来,读读。(教师板书这句话)

  生:我想用一个成语概括——小鸟依人。

  师:你和我的题词一样啊。那这“依”就是——(生答:依靠,依赖)

  师:从刚才细致的品味中,感觉到:一个不动声色,一个神气十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却换来了一个共同的境界——(生:信赖)如果说小家伙一点一点的和人亲近,正像同学们说的心里放松了,行为上就——(生:就变得有些放肆了)

  师:嗯?再想想,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形容此时的小珍珠鸟,别忘了它是那么可爱?

  生:这个词用得过了,应该是“放纵”比较合适。(掌声)

  师:真正的放松,还有点儿放纵,这是撒娇的表现,呵呵。至此,才可以说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颗“怕”着的,竖着的心彻底平放在心里了,再也不会提心吊胆了。(掌声)

  师:那就请同学们说说人获得信赖的原因是:(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生:信赖就给它在屋子里撒欢的自由。

  生:信赖就给它趴在人肩头睡觉的幸福。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心,甚至是关怀。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爱,让它感到人的温暖。

  师:你们说的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鸟创造的这信赖的美好境界吗?把课文开头的“真好”,和结尾的一段话连起来,再朗读。

  生:真好!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诵中已经明显带着阅读后的体验了)

  师:把黑板上这两句再颠倒过来说——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提和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生字并练习朗读。

  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一条丝绸围巾

  3、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感受阳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一幅阳光铺照大地图)播放《七色光》歌曲]

  请同学们闭

  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块去寻找阳光。(板书课题)让我们出发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8页,(磁带)老师想给大家读读课文,好吗?(师配乐朗读)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和你的同桌共同解决,想办法认识它。

  3、生字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块去寻找阳光,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呀?

  出示课件:阳、像、金、野、更、面、长、早、晨、拉、进、谁

  ⑴请同学逐个拼读,师及时正音。

  ⑵开火车拼读,其他同学跟读。

  ⑶全班同学齐读。

  三、读悟课文

  1、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阳光来到了哪?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么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话?(想读的同学都让他们展示读)

  2、太阳出来了,它给大地都带来了什么呢?请小组的同学共同学习第二自然段:想想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合作学习后汇报,师相机引导理解并指导朗读)

  ⑴禾苗更绿了,谁来读读这句话?禾苗为什么会变得更绿了?你能读出绿吗?

  ⑵小树更高了,请男同学读读看,请女同学也来试一试,请全班同学一块来读读。

  ⑶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你见过锦缎?(结合实物和插图来理)。

  河面闪闪的、亮亮的、显得更美了,所以作者说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谁能用像来说一句话?谁还想说?

  谁能试试看,读出小河的美,老师也想读一读,也请想读的小朋友一块读一读吧!

  3、练读第二自然段

  请全班同学一块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4、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阳光的脚步,知道阳光来到田野、高山、小河,使得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小河更美了,阳光还来到哪儿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寻找吧!

  四,指导书写也、长

  1、今天,我们还要写写生字,它们是也,长。

  2、让我们一块看看生字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来说老师来写,可要认真看噢,先写也,第一笔是横折钩,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竖弯钩,跟老师书空一遍。

  4、看看长,认识新笔画竖提,看看怎么写,第一笔丿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是

  撇第四笔是捺

  ,请书空。

  5、跟老师做做写字操:抬头、挺胸、肩放平、脚放好,身子离桌一拳。(配乐)

  6、学生描红书写,师巡视。

  7、展示评议。

  五、结束:

  小朋友,下课后,让我们一块走出教室去找找阳光的脚步!

  【板书设计】

  8、阳光

  禾苗

  更绿了

  小树

  更高了

  小河

  更美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自己喜欢的广播.电视少儿节目的有关情况,《介绍少儿节目》教学设计。有条件的话可准备相关的录音,录象资料。

  2.教师搜集中央,省,市不同级别的少儿节目,有条件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制作最优秀少儿节目选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大风车”“小喇叭”“动画城”等少儿节目的主题曲。

  2.学生听后说说他们各是哪个少儿节目的主题曲。

  3.导言:是的,中央,省,市等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为广大少年儿童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这些节目对我们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从中受到了不少教育。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心中的“少儿节目”吧!

  二.精彩回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介绍少儿节目》教学设计》。

  1.启发:同学们,你一定看过或听过许多少儿节目,请打开记忆的仓库,回忆一下那些少儿节目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显示展开回忆。(提示:回忆要讲求方法。首先要整体回忆,自己看过哪些少儿节目,然后再一个一个回想最难忘的,最后想一想为什么它是最难忘的?)

  3.同桌交流回忆情况,互相补充以丰富回忆内容。

  4.指名说说回忆情景,促进全体学生激活记忆表象。

  三.介绍最感兴趣的节目。

  引言: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可以知道,留在同学们记忆深处的少儿节目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每人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节目介绍给大家。介绍时,可以先谈谈积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自主准备。

  1.提示:先用比较的方法从多个印象深刻的节目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然后想一想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特点,最后想一想自己看了它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另外,为了发言有条理,有顺序,可以在想好内容后列一个发言提纲。

  2.学生各自进行思考,准备。

  (二)小组介绍。

  1.组织学生自找伙伴组成学习小组。若有不平衡现象,教师可稍做协调。

  2.人人发言,互听互评。比一比,看谁的介绍最精彩。对个别发言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做好点拨,指导。

  3.各小组选出2-3名讲得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介绍

  1.各小组代表介绍。

  2.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3.小组评议,评一评哪个小组介绍得最有特色。

  4.评出最佳介绍者4-6名。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