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2019-10-15 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以下小编为各位同学准备了《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范文,欢迎同学们阅读。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

  1、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回顾全文,检查复习

  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二、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请以“小石潭真〔〕”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三、走进小石潭,我来说一说。

  1、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句画出与作者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屹为堪为岩

  树——笼,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鱼——欢,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板书,水,石,树,鱼〕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板书:景物特点,幽凉冷寂〕作者感受:孤凄悲凉。〕

  师:作者当时的境遇,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出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贬的柳宗元孤凄悲凉触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写景实则写情〕

  2、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进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一些励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等。

  四、走进文章,我来品一品。

  (1)在本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舞台,希望你尽情展示,记住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词语。

  2、品句子。

  3、品情感。

  4、品写法。

  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先做示范(板书:寓情于景)

  (2)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的写景状物,文章出慢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作者孤凄悲凉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记》值得一读。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二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游记。了解《永州八记》。

  二、整体感知读游记

  1、听读想象、齐读,然后男女生朗读比赛。(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并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

  3)以其境过清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日光下澈

  6)影布石上

  7)悄怆幽邃这篇文章能不能读得气势轩昂?要读得轻柔一点,你们同意吗?

  3、切入: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听声音。哪些词暗含了发现小石潭的过程?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的心情?乐、尤、清、冽。亲密接触后感叹,听声音他很乐,亲密接触后更乐。现在,让我们和柳宗元一同感受这个小潭的别样风景吧!再读课文,看到什么景?

  三、读懂一份心情,理解一个人,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极好的办法:入情入境,感同身受。所以让我们陪着柳宗元到小石潭去走一趟。此时你最愿意在哪里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呢?再读读文章,等一下我们交流。

  【屏显:如果你可以陪同柳宗元前往小石潭,你最愿意在哪里驻足观赏?】生小声读。老师提醒:放声读。(约一分钟)

  师:好,你来说说看。

  生:我是觉得在柳宗元看鱼的地方,我愿驻足欣赏。

  师:请你说说理由。

  生:觉得这里面有鱼在活动。鱼在游动,让我感觉比较有趣吧!

  师:鱼是怎么游动的?找出具体的语句说说。

  生:有时“佁然不动”,有时“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人看到了鱼游动,心情也似乎好起来了,那么,谁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生读。

  师:读得很通顺。有没有读出轻快的感觉?(生小声说“没有”)

  怎样把轻快的感觉读出来?哪些字要读得轻快一点?(生小声说,师重复)翕忽,不动,远逝。

  师:红色的字可以读轻快一点。还有三个记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屏显: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生:读得长一点。

  师:读长一点,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生:后面的就更显得轻快了。

  生读。师范读。生再读一遍。

  师:你还愿意在什么地方驻足欣赏呢?

  生:从小丘西行的竹林,因为那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清脆的流水声,可以让人心情平静。

  师:可文中没有写清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如鸣佩环,

  师:听到这个,作者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啊。除了这几个地方,还有同学愿意在哪个地方欣赏?

  生:我愿意在小潭边欣赏,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也说明这块石头很有特色。

  师:有什么特色?

  生:像水中的高地,像小岛,像岩石,像险峻的石头。

  师:小石潭里有小岛吗?

  生:没有,是作者的联想

  师:有这种联想,也说明作者是很愉快的。老师在想,这里有四个“为”字,去掉三个,这样会不会更简洁呢?

  女同学读有四个“为”的,男同学读剩一个“为”的,我们来对比一下。

  生读。

  师: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完全一样。

  师范读。

  师:什么感觉?

  生:惊喜和激动。

  师:多写三个“为”字看来不是缀笔,而是很有意味的,我们一起来读读。

  读书真的是要读到细处。你还愿意在什么地方驻足欣赏呢?

  生:我想坐潭上,欣赏四面竹与树,感受一下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息。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里的景色明明很优美嘛。

  师: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什么意思?

  生: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心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眼前景色都不一样了?柳宗元创作散文有一种追求,他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的东西不会自己体现出来,有人的参与之后,这种美感就体会出来了。同样,当这个人的心情变化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也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还记得杜甫的《春望》中的“移情于景”诗句吗?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将情景交融做到了极致,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心情转变呢?

  生:是环境让他想起了什么忧伤的事情。

  师: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到一些细节,他有什么事情?

  生:他被贬永州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注释中。

  师:对!作者在文中寓情于景,写出了自己凄苦孤寂的心情。这是作者被贬之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看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吗?

  师出示资料,生默读资料。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写下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之一。

  背景资料:柳宗元的经历

  柳宗元(773——819年)贞元九年(793年)21岁进士及第。贞元十四年(798年)26岁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贞元十九年(803年)31岁官任监察御史里行。贞元二十一年(805年)33岁他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史称“永州革新”。同年,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成为编外“闲员”。

  不久,朝廷申明,即使大赦天下,柳宗元等贬官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柳宗元成为了永不得翻身的政治罪人……半年后,同去永州的八旬老母病故,柳宗元深受打击。

  元和四年(809年)住处数遭火灾,身体状况急遽恶化,柳宗元开始与山水为伍,大量创作了山水游记……

  师:柳宗元寄情于永州的山水,现在,你能理解他为什么忧伤了吗?

  生:我觉得他在官场上失意,想游山水来排解。

  生:作者一开始看到美好的景物心情很高兴,很舒畅,但后来看到这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等景物,想到自己的遭遇,随之心情变得悲伤沉重。师:这里也太幽寂了。最后,他在小石潭呆不下去了,他是以怎样的心情离开的?

  生齐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师:关于最后一段,作者写的是小石潭,为什么结尾要写同游的人呢?老师也一直在想,但是没想通,柳宗元在柳州写了八篇游记,只有这一篇结尾写了同游的人,这是为什么呢?不显得多余吗?你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独自思考,有了想法就举手。

  生:我觉得作者写这些人的名字,是想感谢他们一路陪他走来。

  师:有感谢的心情在,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生:我觉得可能是那些人与他有同样的经历。

  师:谁的心情和他相近呢?

  生:吴武陵。

  师:为什么?

  生:注释中说,同被贬永州的还有吴武陵。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啊?

  生: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的感觉。

  师:既然有五个人陪他,那他为什么还说寂寥无人呢?这不矛盾吗?

  生:我觉得为了反衬当时的悲伤。

  师:写这么多同游者,为什么能反衬他悲伤孤寂的心情?

  生:因为他悲伤得把自己的朋友都忘了

  师:我有一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了。你们能接受这种想法吗?

  师:所以看似有些多余的缀笔,却是神来之笔,他让我们感受到他孤寂的内心。眼里虽然看得见这些人,但是心里却是看不见。这种感觉,当柳宗元黯然神伤转身离去时,他的目光也许和我们碰撞交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要求

  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参差(cēncī)寂寥(liáo)

  摇缀(zhuì)隶(lì)

  四、精读课文。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郁闷沉痛的心情,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⑤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五、研读课文。

  学生4人一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a。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c。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六、学生活动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为课文再创作一幅你满意的插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扬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石潭记》《观潮》教学设计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3.柳宗元《小石潭记》 教案教学设计

4.《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15篇

5.文言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6.柳宗元小石潭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7.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15篇

8.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9.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四个太阳》的优秀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