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的教学设计

2021-06-09 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5个文言虚词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15个文言虚词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而

  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会考复习—文言虚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

  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 表并列

  2、骊山北构而西折 表承接

  3、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饰

  4、敢怒而不敢言 表转折

  5、学而时习之 表递进

  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

  表假设

  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表因果

  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

  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

  四、介词 。

  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

  3、其

  一、代词

  二、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表揣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选择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表商量

  吾其还也,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会考复习—文言虚词.》。

  5、表期许、强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

  神乎其神 微乎其微

  第二课时

  4、且

  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副词。

  1、暂且,姑且。

  苟且偷生

  2、将近。

  不出,火且尽。

  年且九十。

  5、所(以)

  一,表根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三、表方式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6、为

  一、动词。

  (wei)

  二、介词。

  (wei)

  1、表示对象。

  译作:“给”、“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表原因。

  可译为“因为”。

  为国捐躯

  3、表目的,可译为“为了”。

  为之一振

  各为其主

  4、表被动。

  (wei)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过?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三、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感叹。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第三课时

  7、焉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硿硿焉

  盘盘焉,囷囷焉

  二、兼词。

  相当于“于何”、“于此”。

  可译为“在哪里”、“在那里”。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如乐作焉。

  文言文15个虚词复习教案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5个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5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二、基础知识。

  1.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

  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

  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2.见参考书。

  3.复习重点: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

  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2、辨明词义和用法。

  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

  3、通晓古今。

  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

  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

  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文言文虚词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言文的虚词06-12

语法《虚词》教学设计范文05-18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06-11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06-12

文言文虚词“所”06-12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06-12

常见文言文虚词06-12

文言文虚词于的用法06-12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