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2021-06-10 教学课件

  一、摄影构图的特点

  一、镜头性

  镜头是摄影重要的表现手段;正因为镜头的光学性能,使摄影构图形象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形象。

  首先表现为镜头所“看见”的东西,都将被纳入画面。成为构图的构成成分,镜头“看不见”的东西就无法显现。不能像在绘画构图中,画家可以对景物做任意的选择,去粗取精,有利于构图的成分保留,无利于构图的对象都可以删除;在构图中需要什么有助于主题表现或构图构成的东西,只要不违背情理,都可以任意增添。而摄影构图却没有这种可能。当摄影进行构图时没有价值的部分、无益于表现主题的部分,需要进行处理时,只能利用客观景物相互遮蔽,或者是利用影调构成的手段,使其被淹没,或者将其排斥在画面之外。

  这一特点使摄影构图具有贴近自然的效果。抛弃了人工的痕迹,更显得自然、生动。有一些摄影家就偏爱这种镜头性,以显示自然的魅力。

  其次,画面构图与形象塑造是同时共生一次构成的。

  第三,它使摄影构图具有科学的线条透视效果。透视在绘画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感性材料,透视决定着物体的大小及空间层次,绘画中要取得良好的透视效果,是需要一定的造型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但在摄影中,不论它是夸张或是变形的影像,都有科学的、准确的透视效果。只要掌握了镜头的性能,就能运用自如地进行影像的透视变化,创作艺术形象。

  第四,虚实的影像构成。虚实处理本来就是造型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在绘画中的虚实处理,也有多样变化的形式,然而却都不及摄影的虚实处理那么分明,那么自然。一般他说,它有益于画面构图的变化,有利于建立视觉重点,有利于突出主体。另外,正由于虚实在摄影成像中有自然形成的特性,所以就有人“就实避虚”或“就虚避实”创造新颖的摄影形象。如图《逆风行》(汪昌和摄,获第十五届全国影展黑白作品金牌奖)就是“就虚避实”的一例。又有人偏爱“实”而形成了个人风格。在摄影史上“F16小组”就是偏爱大景深的一些人所形成的群体。虚实的表现性在摄影艺术中是很具魅力的,也是很有特色的。 第五,它可以毫发必鉴地再现客观对象。它是“写真”的最佳手段。如图《齐白石》(郑景康摄)。白石老人的相貌、五官以及那根根银须、面部皱纹、皮肤的质感,都宛若直接目睹白石老人一般。在摄影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选择了一个模特儿画了一幅人像,取名为朱丽叶,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一位摄影家也希望创造一幅朱丽叶的形象,于是也找了一个模特几,经过化妆、修饰,打扮起来,使她尽量与朱丽叶相像。拍摄了一幅照片,也取名为朱丽叶。结果,大家看后,觉得却仍然像模特儿本人。这充分他说明了,摄影的“写真”特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是摄影形象最明显的特征。

  二、现场性

  它是摄影手段所规定的,摄影构图必须面对客观对象。它不能像绘画那样,可以将景象熟记于头脑里,再来一番改造(与想象的形象相结合),然后在画室里面对画布,根据构思结构画面、描绘形象,使之达到个人认为尽可能完美的地步。摄影则只能在拍摄现场,面对对象进行构图创作。摄影家面对对象按动快门,客观对象便一起进入镜头,完成形象描绘和画面构图。已经拍摄完毕,形象就不能改动,如需改动,就要重拍。

  现场性从狭隘观点来看,是摄影构图的局限。然而它却给摄影构图带来了“纪实性”的特色。

  现场性的构图是摄影家的一项艰巨的创作任务。现场性规定了摄影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画面结构、布局和景物描绘。但是,现场性的构图,又不是简单地陈列一般人所熟悉的题材和地点环境。而是在现场的条件下,需要在摄影构图中显示出具体情境(对象的相互联系)中的走性,把具体情境所含的意蕴揭示出来,并且要有可理解性。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摄影家的要求是很高的。摄影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特别是造型艺术修养,以及娴熟的摄影技能、技巧。

  三、摄影构图的时机、机遇与瞬间

  (如前所述)摄影构图必须在现场进行,然而对象在不同时空的现场中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因此,摄影构图要获得完美的形象,就需要恰当的时机。例如风景摄影,晴日的山水与阴天的山水景象不同,四季的风光不同。拍摄什么样的景色,需有适当的时机。如拍摄黄山风光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经验,并非任何时候都能拍到山中云雾的美景;拍摄桂林山水希望漓江有一叶渔舟,有时为此要等待很长时间。因此说,在摄影中时机对摄影构图是很重要的。

  机遇是指偶然相遇的特定时空的景象、事物或个别对象的时机。人们常说 “可遇而不可求”,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在那里能够获得这闪耀着美的火花的事物,有时就是要靠机遇了。在摄影的实践中,应该说机遇是常有的,问题在于摄影者能不能敏锐地发现它,并及时地把握住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且要善于观察和善于发现。

  瞬间在摄影中表现有两层意思:一是曝光的瞬间,一是对象变化的瞬间。瞬间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一刹那。摄影构图的形象是被摄对象的时、空定格,是客观对象运动变化的某一个转瞬即逝的形象。瞬间在静态艺术中是共同的现象,当然,这瞬间不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任一瞬间,而是最为精彩的瞬间。什么是精彩的瞬间?就是如著名的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谈到的,是“最富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精彩瞬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静态艺术只能是瞬间的表现。而艺术作品“并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索,而且长期地反复地玩索”,那么,要满足人们的要求,这瞬间就不能是一般的瞬间,而必须是能产生效果的、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瞬间。

  精彩的瞬间是造型艺术共同追求的效果。在造型艺术中有许多精彩瞬间的佳作。例如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那瞬间所表现出的人物动作、人物关系及各人物的表情,构成了情节生动的形象,以及《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的瞬间的面部表情,使人们赞叹不已。它们一直是后来许多人研究的对象。在摄影方面,如世界著名摄影家卡波的《中弹了》(如图), 1936年摄于西班牙前线,表现了一个战士中弹后即将倒下的瞬间,被人们称做是伟大的瞬间的典范。著名摄影家卡迪尔·勃勒松也是捕捉瞬间的大师。在摄影中不论是老一辈摄影家,还是年轻的摄影家,精彩的瞬间是每个摄影家所追求的效果。一般他说,任何一幅摄影佳作都是精彩瞬间的表现。它特别表现于动态摄影中,没有精彩的瞬间表现,就意味失败。因此,也可以说精彩的瞬间是成功作品的灵魂。

  摄影艺术被称做是“瞬间的艺术”。它所表现的瞬间较之绘画所表现的瞬间更为广泛,它能表现出人眼看到而不能感觉到的瞬间,能把人眼无法觉察的瞬间的美表现出来。捕捉事物运动的瞬间形象,摄影有独到之处。如子弹击碎玻璃的

  情景,一滴牛奶溅起的水花;又如运动员翻腾旋转时的动作、表情,波浪拍岸激起的浪花;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举止,任何人眼视而不见的变化,都可被摄影瞬间“定形”而成为永恒的美。许多平时可能感觉平淡无奇的瞬间,经摄影的瞬间定形,都可能显得那么生气勃勃富于美感。摄影是唯一能够把刹那瞬间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瞬间”是摄影最具魅力的功能,也是摄影构图的重要特征之一。 瞬间是不可重复的,因此说瞬间选择是构图的一个重要的十分关键问题,谁能在把握瞬间上有超人的能力,谁就会多得到成功的机会。

  瞬间的把握是需要有一些基本素质的,如:

  1、要有敏捷的反应,要能当机立断。当好的瞬间形象或构图在你的眼前出现时,能够及时地按下快门。

  2、要有熟练的技术掌握。保证能够获得技术条件正常的影像。

  3、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使之有机会发现不同的瞬间形象。并要能准确地判断----这就是精彩的瞬间。

  4、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这是发现、判断的基础,它能在事物的发展中,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预先测知事物的变化,这就增加了发现、判断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当然事物往往有出其不意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丰富的生活累积也可以帮助你正确地判断变化的意义。

  5、要有较高的造型技能、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以保证这美妙的瞬间形象能形成有美感的造型与构图。

  我们在摄影中常谈到的抓拍、抢拍、摆拍的问题,是拍摄方法问题,也是瞬间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或是难得的机遇,摄影家以机智与敏锐的反映,及时地按动了快门,获取了精彩的瞬间的美的形象,这就是抓拍。在有充裕的时间中对被摄对象提出要求,进行组织加工,例如拍摄人像、静物,通常进行摆拍,但在摆拍之中,有时仍需要抓取瞬间。

  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创作的关键。然而,要处理好摄影构图以及形象塑造,就必须要熟悉生活。为此要深入观察、分析、研究生活,并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在主、客观的交流中注入情感,使之构图情、景交融。这样的构图才会是富有魅力和感人的。

  二、摄影构图的对象

  (一)主体

  主体是摄影最主要的拍摄对象,是构图的主要成分。主体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一幅画面要有明确的主体,没有明确主体的画面,将是失败的构图。在取景构图时,要通过对各种被摄体的相互比较,找出最具特性、典型性的物体作为被摄主体。主体的选择要符合构图简洁的原则。

  选择好主体,观察是前提。在摄影时要仔细观察主体的面貌特征,做到有目的地选择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主体。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主体的细部特征,揭示主体的细部特征往往是表现主题的重要一环。初学摄影者在取景时一般只注意被摄主体的全貌,而忽视细部的表现,结果,所摄照片的主体常常缺乏个性化的特征。观察过程也是培养眼睛发现能力的过程。被摄体的许多生动情节往往瞬间即逝,眼观八方,及时发现,就能迅速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时机,抓取精彩瞬间。

  处理画面的主体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主体的大小、主体的位置、画幅与水平线、主体的方向性、主体的完整性以及如何突出主体。

  1、主体的大小(景别)

  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也可用景别来表示,景别是指镜头摄取的范围的大小,一般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的景别。它可呈现景物的远近、局部和整体,增强视觉效果,充分表现画面的主题。以人物在画面中的大小为例景别如下:

  远景——主体人物在画面中极小,以表现环境气氛,展现事物规模、气势为主;

  全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貌,主要表现主体和环境的位置关系,展示人物的动作;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它既有利于表现环境特征,又能表现人物的动作;

  近景——拍摄人的小半身画面,主要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时环境消失,只留下背景。

  特写——拍摄人物的局部,环境和背景完全消失,可表现人物的细节活动和物体的关键部位,主体极为突出,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以小见大,以局部表现整体,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主体的位置

  主体作为画面上最主要的内容,将其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比较合适呢,是画面的中间还是旁边?一般说来,这个位置不在画面中间,而应偏离中心,如按井字形划分画面,那么井字的交叉点上是比较适合的主体位置,如图,井字的四个交叉点称视觉中心点,又称趣味中心,将主体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画面布局也显得活泼。如果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间,就会形成对称的构图,容易产生平稳或呆板的感觉。

  3、画幅与水平线

  在构图中,画幅是指画面的横竖形式。画面的横竖形式由主体决定:主体内容绝大多数是横线形的,应采用横画幅的构图形式,称为横构图,如果主体内容是以竖线形为主的,就应采用竖画幅的构图形式,称为竖构图。也就是说,主体的主线决定画面的横竖形式。主体的横竖主线应与照片的横竖边线平行,不可有歪斜、倾倒现象,否则会产生不稳定感。另外,画面的横竖形式有各自的表现意义,竖画幅宜表现高耸,横画幅宜表现宽广。因此,拍摄时画幅的横竖形式要根 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来选择。

  水平线又称地平线。在拍摄风光、建筑物时,画面上常会出现水平的地平线,地平线也应与照片的边缘线平行。构图时不要把水平线安排在画面的居中位置,这样也会产生对称性构图,给人平稳或呆板的感觉。一般可将其安排在画面偏上或偏下的位置。

  4、主体的方向性

  按主体的个数,可将画面分为单主体、双主体和多主体。单主体画面只有一个主体,构图时要注意主体的动作、方向和视线,一般在主体的前方要留有空间,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方向性,同时没有闭塞的感觉。画面上的主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双主体或多主体。构图时要注意主体之间的相互呼应,可利用主体间的动作、视线使彼此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图53(参见第131页)表现的两只鸟,鸟与鸟之间产生了呼应关系。图82是一幅抓拍的幽默

  照片,表现两位工人下班回家路上的走路姿势,两人相同的姿势形成了一个彼此有联系的整体。

  5、主体的完整性

  主体在画面上一般是应该完整的,特别是当主体只有一个时。主体的残缺不全会有损于画面的表现,但并非要求所有的画面在构图时都应主体完整,有些画面看上去主体是不完整的,由于利用了视觉延伸关系,给人的印象仍是完整的。如果一味地把拍摄内容完整无缺地记录在照片上,虽然形象是完整了,却缺少了让人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6、如何突出主体

  摄影主体在画面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画面主体的表现有如下方法:

  (1)近景或特写

  近景或特写能将主体拍得很大,它对刻画主体形象,描绘主体的细部影纹和层次,表现对象的质感等部有十分明显作用。用近景或特写表现主体,由于摄影音舍弃了次要的景物,选择了最感人的局部细节加以细致描绘,因此,构图简洁,主体鲜明突出,在微观上加深了观众的视觉印象。

  (2)景深法

  所谓景深,就是指表现在画面上景物的纵深清晰范围。可运用景深法来为表现主体服务,拍摄时,使用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使主体形象落在景深范围内,在画面上清晰,而陪体、环境和背景等落在景深范围外呈现模糊状。因此,在视觉上清晰的主体形象衬托在虚糊的环境和背景上,以虚衬实,在视觉上就能分清主次、一目了然。

  (3)光线描绘法

  主体与背景色调接近时,为了使主体同背过分离,以取得鲜明醒目的视觉效果,可以在上体后侧的左或右上方加用一盏近距离照明的灯光,使主体上产生强烈的轮廓光使主体就同背景隔离。另外,利用灯光改变主体和背景的相对亮度,从而使画面主体得到突出表现。

  (4)色彩对比法

  所谓色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色彩放在一起,能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鲜艳夺目。在彩色画面中的主体颜色如与背景色(底色)相同,在视觉上就显得平淡无味,观众的视觉兴奋不易产生。穿红色衣服的人用红色的背景,会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乏味。所以,我们在进行彩色摄影时,要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选择与其有对比的色彩背景来突出它。尽量创造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5)线条透视法

  就是用线条来引导读者视线以加深对主体的印象。当你在现场取景构图时可根据对象的轮廓线条,或景物中按规律排列所形成的线条,越远就越集中,形成会合点。处在集中点位置上的主体,在画面上就显得特别突出,我们常常用它来表现和突出主体。

  (6)动感

  所谓动感,是指摄影画面景物能产生视觉上的动作感觉,在动感表现技法上都是利用视错觉原理,用慢速度拍摄处于快速运动中的人和物,有意识地在感光过程移动照相机,让动体在胶片上有一定程度的移动,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线条和虚影,使画面里有虚有实,以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动感效果。用动感表现画面主体的方法常见的有:(1)追随法(镜头追随主体和曝光必须同时进行);(2)变焦追随法(必须使用变焦镜头●摄影构图的特点,而已必须坚持在变焦过程

  中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变焦);(3)等速法(摄影双方在齐头等速前进过程中拍摄);(4)慢门曝光法;(5)陪衬法(利用前景或背景的移动,使固定静止的主体画面出现动感)等等。动感是提高画面主体形象艺术感染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家达·芬奇,在画论中已经把“运动”与画面形象联系在一起。他说,如果在画面形象中看不到“灵魂的运动和肉体的运动”,“一幅画的僵死性就会成倍地增加”。

  (二)陪体

  陪体是画面中陪衬主题的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题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陪体包括主体前面和后面的景物,在主体前面与照相机之间范围的陪体称为前景,主体后面的陪体称为背景,因此陪体是由前景和背景组成的。陪体在构图中是不可缺少的画面组成部分,有助于说明主体所处的环境,并能与主体构成情节,加深人们对主体的认识和了解。陪体的选择要服从于主体的内容,不论是前景还是背景都要有助于画面构图,能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俗话说“红花要用绿叶衬”,如果把红花比喻为主体,那么绿叶就是陪体。陪体与主体要有呼应关系,但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否则就失去了陪体的作用。

  陪体的处理:

  1、 与主体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任务。

  2、 画面更自然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3、 画面更有形式美感。

  4、 能喧宾夺主。

  (三)环境

  环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

  环境的作用:烘托主体,帮助叙事,是表情表意的成分,它决定画面的构图形式。

  环境的处理:

  (1) 要选择“典型的环境”。

  (2) 要注意与造型有关的问题,即构图形式的问题。

  (3) 要简练确切。

  (四)前景

  前景一般是指在主体的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广义的讲最靠近镜头的都是前景。它离照相机较近,在画面上成像较大。前景在构图中的作用主要有:平衡、美化画面,增强空间感;交代环境,烘托气氛;产生透视,增强纵深感;产生对比和夸张效果;可以直接说明主题。

  1、美化画面,增强空间感。前景的景物离照相机近,成像一般都比较大,因此能充实画面的内容。合理选择前景,能起到美化画面,帮助完成构图的作用。人们在公园里拍留念照时,往往会在人物的上方安排些树叶,或在人物前面安排些花草,都是为了达到美化画面的目的。没有这些前景陪衬。画面上单一的主体会显得孤单。

  2、交代环境、营造气氛。利用前景营造气氛,交代环境、地点和季节,能进一步说明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增强画面表现力。没有前景主体的表现就要逊色得多。

  3、产生透视,增强纵深感。前景与主体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镜头成像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易使画面产生纵深感,用广角镜头或超广角镜头拍摄时,透视变化更大,纵深感更强。

  4、产生对比和夸张效果。利用前景陪衬就能知道主体在画面上的大小比例,还能产生戏剧性的夸张效果。有些主体如果没有前景作对比,观众就很难知道它的大小范围。例如标本、产品等,如果没有前景作陪衬,物体的大小只能让人们去猜想了。地质考察工作者在野外拍摄岩石标本时就在上面放置一把尺或榔头,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了解物体的大小比例,这些拍摄时放置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起陪体的作用。

  (五)背景

  背景是指主体后面的景物。背景应使主体能从中分离出来。在构图中要依据拍摄内容和拍摄要求合理地选择和布置背景。背景在选择运用上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背景烘托气氛。这是在构图中通过背景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同时用背景烘托画面气氛。风光摄影中常用云彩、霞光作背景,如彩图5拍摄的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剪影式的处理使背景上的云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整个暖色调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热烈、活泼。

  2、用背景产生对比作用。背景与主体产生的对比能反映出主体的大小比例,这与前景产生对比作用极其相似。

  3、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简洁的背景能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在室外拍摄时,可把主体衬托在天空或深色背景中;在室内摄影时,可选择干净的墙面作为背景。对于可有可无的背景,则可通过虚实对比使画面主次分明。对于没有选择意义的背景还是弃之为好,以力求画面简洁。

【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相关文章:

摄影教学课件03-30

美术学构图课件04-15

旅游摄影教学课件模板03-19

《故宫》教学课件内容04-20

ps教学课件内容04-20

幼儿教学课件内容04-20

篮球教学课件内容04-20

摄影教学课件《摄影艺术欣赏》03-29

语文拼音教学课件内容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