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课件(2)

2017-07-14 教学课件

  ⑤ “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⑥ 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⑦ “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明确:“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⑧ 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5、春风图(第5自然段)

  ①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 解说:六种感官角度: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感觉.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② 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是一种修辞.“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杨柳风”(拂动杨柳的风)写春风的柔和.

  ③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比喻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④ 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⑤ 这些味儿和前文的“春草图”“春花图”有没有关系?

  明确:“青草味儿”照应了“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了“春花图”.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总的是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

  ⑥ 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明确: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

  课时3

  6、春雨图(第6自然段)

  ①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② 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明确:“斜”“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轻悄悄”的“春风”. “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③ 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

  ④ 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⑤ 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 总结以上四幅图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及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

  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

  7、迎春图(第7自然段)

  ①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龄之全.

  ② “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文何处?这里的“赶趟儿” 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③ 一年之计在于春”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④ 讨论“迎春图”和前四幅图画的关系.

  明确:这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⑤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解说:全篇用叠字17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摹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生动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两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

  8、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① 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② 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 解说1: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 解说2:三个比喻句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 解说3: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1) 娃娃新.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① 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② 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③ 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

  ④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2) 春姑娘美.喜欢春姑娘的美:

  ① 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② 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3) 青年健壮.

  ① 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② 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③ 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④ 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四、课堂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千万不要“雄心万丈,躺在床上”.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上一篇:轻轻地教学课件 下一篇:比尾巴的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