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2020-12-08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李雨蒙站起来就说是“搭窝”的意思,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她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这个字在课题中是不是她刚才说的意思。不过好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李雨蒙回答了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使她和大家都真正明白了“搭”字的含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小鸟的美丽和可爱展开讨论,它为什么美丽可爱?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我又及时的让学生按照书中的写法进行了仿写,使学生在习作方面进行了锻炼。体现小鸟的可爱,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一下子”、“没一会”。这两个词都是说翠鸟捕鱼速度快,用的时间短,学生在这里又补充了很多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衔”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词语的替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我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觉得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三、仿写练习,教给了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作者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重点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敏捷的捕鱼动作,所以在讲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时,我着重指导作者如何抓住翠鸟的的外形特点及捕鱼时一系列动作来描写的,同时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的好处,为拓展仿写打下基础。

  “翠”字是本课教学中要掌握的一个生字,学生要正确书写理解。在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羽”字和“翠”字的共同点与不通电,而后理解“翠”字,书写翠字。

  但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4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5

  《搭船的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比较特殊,在作文起始阶段第一次专门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以此来强化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搭船的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单元各项内容环环相扣,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关于“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如何来定位这个问题,三上语文教参提出要“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习留心观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首篇精读课文,教学的深度上不宜过深,但也不能浮于表面,一定要为之后的学习搭好线,铺好路,有效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尝试着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本文是以儿童的口吻写的,语言上清晰灵动。文章语言虽然简洁,但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学习难度上,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阅读能力基本能够读懂文章。因此,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和观察的好处即可。观察的细致从文本教学延伸到生活当中去,观察的好处从生活中再深入到文本中去。课堂与实践在教学中互相融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好处,并真正喜欢上观察。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课前以游戏入手,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的乐趣与意义。课堂教学中以插图导入,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联系生活中的“搭车”帮助学生理解“搭船”,从文本延伸到生活,再从生活回归到文本的学习。接着观察生字“搭”的写法,让学生注意观察“搭”字的结构、写法,师生再一起板书课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在整体感知上,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二,聚焦颜色,习得方法。借助翠鸟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由整体印象“彩色”到具体观察哪些“颜色”,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与作者的描写相互结合,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翠鸟的。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发现作者重点聚焦了翠鸟的色彩,紧紧抓住翠鸟颜色鲜艳、外形美丽的特点进行细致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与认真,体会观察的好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中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需要观察,课堂学习(包括小小的生字)同样都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学会“多看”、“细看”,学着观察,就能感受观察的乐趣,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以下问题:在预设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时,教师应该更加致力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不必急于将学生引导在预设答案上,可以层层递进区启发学生。在小练笔的设计上与主题有些偏差,可以将练笔的目标更加明确化,方法指导更细致一些。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

1.《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2.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3.《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4.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5.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6.搭船的鸟教学反思范文

7.《搭船的鸟》教学反思范文

8.《搭船的鸟》课程教学反思

9.会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上一篇: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下一篇:排球垫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