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2021-02-07 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篇略读课文,教师教学大体思路如下:初读课文,看晏子给你留下勒什么初步印象,再浏览课文,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然后选择一到两个仔细阅读,勾画圈点,看看读懂了什么。接着到小组里交流学习所得,可以读,可以说,还可以演,最后全班反馈,交流。课后老师推荐读《晏子》、《春秋的故事》。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但是整个反馈的过程又进入了分析的老路,特别是第三个故事,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水土不同”,学生难度很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半天,多数学生还是不明所以。虽然教师反馈时紧紧抓住晏子的几次说话,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学生没有读出晏子的话外音,也就是语言文字里面所含着的意思,对晏子能言善辩,胆识过人感受不深。其实这篇文章学生一看就懂,内容上没有什么好分析的,但是晏子的智慧体现在每次反驳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礼节风范,让楚王恼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这些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学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极强的调控指导能力,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而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一点,诙谐一点,智慧一点,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具体谈几点建议:学生初读感知时,有个学生谈到晏子是个“能言善辩”的人,老师追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学生感到为难,在老师的契而不舍的追问下,只好说:“知道,说不出来。”老师又让其他同学解释。一学生说:“很会说话,善于辩论”老师这才满意了。看来老师仅满足于孩子能回答出问题。老师,这是何苦呢?是不是这样解释了大家就理解了这个词呢?我看未必。教师这一做法首先让刚才那位发言的孩子感到些许难堪,“能言善辩”是他初读课文的第一直感,这种感受是很珍贵的,至于什么是能言善辩,他意会到了,但不能言传,这也是很真实的。老师的穷追不舍可能让他以后在发言中会有顾虑,不深思熟虑好了,他不会轻易发言的。这样,课堂的生成性会大打折扣,很多有利于师生深入学习的契机就会失掉。其实,这位学生“知道,说不出来”是我们课堂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极好的资源,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把课堂教学,把学生地思维推向深入,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存疑,就让他说不出来,仔细读了晏子的几次说话以后,孩子的这个疑自然会迎刃而解,而且这时对能言善辩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而是从晏子的话中深刻地领悟了这个词的涵义。

  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词语,你根据这篇课文还可以联想到哪些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还建议推荐学生当堂或课后阅读几篇类似的经典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正义和智慧的力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21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6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27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6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1-02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1-03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1-02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1-09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10-16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