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最后的姿势》优秀教学反思

2021-07-12 教学反思

  我从接受任务上《最后的姿势》,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必须全心以赴。上课的过程就是对自己锻炼的过程、磨砺的过程。《最后的姿势》与其说是一次研讨课,还不如说是一次“公开课”,因为我知道之前我上过一节比较成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而语文课这些年来却很少在这么多老师的面前展示。

  现在已经试教过两次了,有成功的兴奋,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先找找优点来自我安慰一下:

  1、挖掘出了情的根源

  《最后的姿势》一课,从第一次接触课文,经验告诉我必须抓“情”,如果学完了这篇课文学生都无动于衷的话,那我的课时失败的。于是我紧扣文章的主旨“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我深刻地挖掘这一姿势的内涵。我问孩子,如果这一个姿势用一个字来表达用什么字可以概括?如果这一个姿势用一个词语表达,这是什么样的姿势?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希望的姿势!这是爱的姿势!这是爱学生的`姿势!这是给予孩子生的希望的姿势!这是为了四个生命延续的姿势!”……我想这就是“情”,情到深处语自华。

  2、引领到了文的品悟点。

  我深深的觉得与孩子上每一堂语文课,我们越来越默契,孩子们越来越开心,课堂上他们的思维是活跃,他们的眼睛直放光芒,在深探这篇文章的本质与内涵。我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离门口最近,为什么他不跑!学生稍作思考:

  生1:因为谭老师是一位老师,必须让自己的学生先冲出去!

  生2:因为还有四个学生还没在教师里!

  师:说明了什么?

  孩子: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的是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是第一位的!

  到这里我知道孩子们悟出了老师的爱。我并没有到此作罢,我继续追问:还有什么原因?

  ……

  我想,语文教学就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感悟,不全是老师的“满堂灌”,学生对文本的富有个性的理解才是真正检验语文课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通过开口读和静静的想,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肺腑之言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

  1、每个课时应该抓个啥?为什么40分钟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上语文课首先要把每节课的任务列出来,不要把第一课时的任务放到第二节课里面去。

  2、如何提炼教学语言?问题如何设计?用什么语言去引导?这些都要在备课时作充分的思考。

  3、在讲课的过程中,行云如流水的课堂的标准是什么,在引导学生感悟时,是否孩子的语言再丰富些?尤其在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时,如何使得老师的点拨,提示语再精炼,再富有启发性?

  3、如何正确的把握文章的拓展?

  ……

  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充实完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这是一个伟大而高贵的灵魂,这是他生命价值的彰显。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生命的姿态,崇高也罢、认真也罢,敷衍也行,不同的个性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在这上千种的生活姿态中,也一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姿容,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生活定位,认真的履行,不向左,不向右,只管朝前!

  活出自己的生命姿态,哪怕最后依然默默无闻,哪怕最后淡然隐在某个角落,至少我们能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因为在我的头脑中始终有丰富的思想来滋润我的心灵!

【语文课《最后的姿势》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11-0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11-02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03-15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范文09-29

《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范文12-0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范文12-14

《最后的姿势》优秀教学设计12-1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15篇03-05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1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