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022-10-10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平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如“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是一个中心句,学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没有什么要讲细悟透。但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平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是个怎样的人。(心底善良,吃苦耐劳)然后再读课文2、3小结,学生会有更深的体会。

  通过平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思考1: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聚焦: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思考2: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2

  我在教学《牛郎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章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问题一出,学生拥跃发言:有的说,他们没有恋爱就结婚;有的说,他们孩子是人还是仙没有交代;有的说,老牛怎样知道这么多的事?有的说,人与仙结合可以生小孩吗?等等。我明知这些问题自己回答不了,也知晓学生会为这些问题所不解,但问题终究是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虽然上述学生所提问题中,不是该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我认为可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且正是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才充分体现了该课的神话色彩,反映了语文课的文学性和浪漫性特征,为今后学习语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熟能无惑?”说明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人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问罢了。”可是传统的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圈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足。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所幸的是,课改的春风吹进了中小学校,新课改教育理念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日渐丰富多彩了。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3

  《牛郎织女》是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中奇幻的想象,神奇的内容,不仅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也让我们这些大人们百听不厌。这篇文字内容很多,篇幅很长,一共有2200多字。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文字多的长篇,再根据单元目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我思来想去,决定采用扶放结合,讲演并用的方式教学。

  第一课时除了完成当前的字词句教学之外,我还精讲了牛郎“童年”这一部分。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抓住牛郎童年的不幸和老牛做对比。老牛在牛郎的照顾下,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可是牛郎呢?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两相比较,让孩子们懂得牛郎的身世悲惨,居然不如一头老牛。

  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演“成亲”这一部分。其中,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道破天机;

  2、纱衣留人;

  3、互诉衷肠;

  4、同意成亲;

  5、回到草屋。然后我把班级分为四个大组,分别表演这五个部分。孩子们一下就投入其中,好不快乐。大家有的演,有的说,有的讲,整个教室里顿时话语绵绵,气氛热烈。最后我请各个大组的同学上台为大家见故事。每个人都尽情地展示自己表演的才能,或说,或演,精彩纷呈。

  看着孩子们如此地对原作进行了更新的演绎,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4

  上星期五,我们班学习了《牛郎织女》一文,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通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从古至今,它已经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善良人们的心灵。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

  对于王母娘娘,在他们眼里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着力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由同座配合完成:

  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

  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拓展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和古诗《乞巧》,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要勤劳善良,要勇敢、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5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中国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3、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了,还清楚明白。

  二、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都能较快地融入学习,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需要改进之处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6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明白。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7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平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8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两岸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9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文章的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说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切都按我预设中的进行着,同学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评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多同学都说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劳;织女也是美丽贤惠;而老牛是知恩图报。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生活过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在举手的学生都回答过后,我发现他们说的要么是牛郎,要么就是织女或者老牛,却没人说另外一个人——王母娘娘。于是我就问学生,那王母娘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几乎没有没人举手。等了半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了。

  一生说:我认为王母娘娘脾气十分暴躁,因为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说了,“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会暴跳如雷,对织女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场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

  另一生说:老师,我从课文第九自然段看到:“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认为,王母娘娘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她连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也不认,她太坏了。抓住这个句子我组织学生说了另外一些描写王母娘娘的词语,如“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等。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对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较欣赏,而不愿面对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确实很单纯。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10

  《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经过老牛的帮助,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便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追赶,却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课文语言朴实,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牛郎吃苦耐劳,织女贤惠淑德。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

  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让学生通过平实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呢?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导课时,我列举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归类区分。这样一来,顺理成章的就讲到了“七夕节”的由来。又让孩子们大显身手,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先让他们讲讲自己听说的内容。

  二、根据相关点,引导先进行复述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学生读文后,,然后有创意地复述,把平淡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理清思路,概括标题。对于概括内容,很多孩子总是没完没了,于是,我在这里设计让学生根据内容概括小标题,这样的效果真的不错,内容醒目,容易理解,又能抓住重点,学生兴趣也很浓厚。

  四、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同样的年龄,牛郎却有非人的遭遇,他的“可怜”不言而喻,孩子们以自己仅有的价值观和生活体验来加以评价,哥嫂的虐待,命运的不公,都没有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折服,他的善良、勤劳表现的是淋漓尽致,这也是本堂课所重点突出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五,循循善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牛郎的勤劳善良,让他得到了老牛的帮忙,织女的爱慕。循循善诱也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11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通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学情调查”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以便课上阅读的时候,知道从何处入手去阅读民间故事。第二个题目是回忆故事情节,完成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复述课文。第三个问题是为本节课做准备而设计的。

  在“设疑探究”环节,我也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的设计,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了解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个题目是想通过具体的段落阅读,认识王母娘娘的性格特点,体会细节描写,便于写作。第三个问题是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乐学,敢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了人物关系。学生们根据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不仅找句子,还写批注。在回答的时候,能通过文中句子谈个人体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学生不仅能走进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单单是以往的“读句子”,而是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个人看法,畅所欲言。尤其是一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并敢于交流,我觉得这是我班学生一个最大的进步,这显示了学生阅读能力在逐渐提高。其实,我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课堂,今天这一节课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学节奏不够紧凑,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整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从容容开头,匆匆忙忙收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设计存在欠缺。“学情调查”中关于复述课文的一项耗时太多,这属于我课前估计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足够了,但没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钟,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在理清人物关系问题的设计中,我以为学生会抓住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没想到学生太想表达了,重复性回答等致使耗时太长而我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到后两个重点问题时已经没有时间认真解决了,只好草草收场。

  三、学习方法及情感价值观体现不充分。

  由于时间匆忙,因此所设计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的教育没有体现出来,使本节课失去了灵魂。另外,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写法,也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也没有点到,感觉整节课容量太小,这是一个失误。

  四、提高备课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刻不容缓

  通过此次公开教学,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们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还需下一番功夫。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12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习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篇13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后被王母娘娘强拆散,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在熟读的基础上,先在全班集体交流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名字由来——老牛指点——树林相识——幸福生活——王母强拆——鹊桥相会。在此基础上,逐步分析交流课文内容。在细细品味人物形象时,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想象、情境表演等形式,逐步体会感悟,也学到了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其中,想象的环节深受学生的喜欢,比如,让他们想象牛郎织女林中相识时的对话,想象王母娘娘知道织女私自下嫁凡间之后的暴怒,想象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时的倾诉,等等,学生们竭尽全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说的有理有据,比较到位。

  最后,我还问了学生,为什么织女放弃天上的“富丽堂皇”。而喜欢人间的平常生活,学生们的回答也让我刮目相看,有的说有牛郎相伴,抵得上任何金银财宝;有的说人间自由自在,纵没荣华富贵,但有爱人在身边,也是幸福的。

【小学《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1-08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6-15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9-11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5-24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7-27

小学语文《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范文07-06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03-11

《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范文07-05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范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