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11-06 古籍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小儿垂钓 唐朝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小儿垂钓》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名家点评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写儿童情态亦自生动。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人物评价

  胡令能,现存於《全唐诗》仅存四首,其中《小儿垂钓》是他的代表作品,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隐士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隐士有时高深莫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时放荡不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有时又怡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有隐士,有大隐有小隐,有隐于市者,有隐于朝者;有真隐有假隐,有钓取功名者,有涤荡身心者。隐士大都是才学之士,“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他们是或迫于客观环境,或由于主观意愿,而不屑于为官、逃避仕途的一群人。因此据我看来,隐于朝者不能称之为隐士,那些以隐居为终南捷径、邀取功名利禄的人和自蜕于尘世、孑然独立的人也都算不得隐士,只有那些藏身于民众间,又不失高雅志趣和生活情趣的人才算得上是隐士,是高士。圃田隐者胡令能则当之无愧。

  提及隐士,首屈一指的当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篇《归去来兮辞》更是为后世所推崇。而说到胡令能则鲜有人知,关于他的记载甚是寥寥。胡令能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手艺高超,人们都称他为“胡钉铰”。胡令能勤奋好学,读书不辍,修补之余经常作诗联句。他的诗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生活情趣。传说胡令能曾经做过一梦,梦中一位白发老者手持利刃,剖开其腹,将一卷书放在他腹中,梦醒之后,胡令能便能口吐珠玑,吟诗作对了。且不论传说真假,单看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都写得精妙超凡、生动传神,确有仙家之气。陶渊明至少还做过彭泽县令,而胡令能终其一生都未曾出仕。韩少府早闻胡令能的才名,特意来访。现存七绝皆写的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赏析10-26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赏析08-01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10-05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03-11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赏析3篇08-01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5-24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6-22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6-23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3-11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3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