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湖中望庐山》翻译及赏析

2021-01-28 古籍

  《彭蠡湖中望庐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前言】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唐代孟浩然的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此诗是写于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开篇写因天风将至,舟子将船泊子湖中,接写庐山的壮丽景象,见景生情,想起了古时的隐士高人而感叹自己为行役所缚,盼望将来也能远离尘俗以山水为侣。此诗写山水胜景,格调雄浑,气势磅礴,表现了孟诗“冲淡中有壮逸”的一面,也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

  【注释】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明发:天亮,拂晓。

  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九江:即指浔阳江。

  黯黮: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当:耸立。

  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翻译】

  天空中的月亮朦朦胧胧,船夫知道大风即将来临。扬起风帆,迎接黎明,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湖之中。中流泛舟,远远望见庐山,气势磅礴,雄立九江之滨。幽暗中带着晴意,高高耸立在拂晓的天空。初升的太阳刚刚爬上香炉峰,瀑布喷雾,映出七色彩虹。很久就想追寻东汉隐者尚长子,怀念东晋高僧慧远公。然而,我来这里已被行程所限,没有闲暇让卑微的身躯得到放松。此去淮海,路途才过了一半,一年的时光眼看所剩无几分。寄语栖息岩石上的人们,来日里,我终究与你们趣味相同。

  【鉴赏】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十分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原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十分敬仰和爱戴的感情;诗人望庐山,思伊人,非常想留在庐山归隐,然而却没有。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他的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作者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的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彭蠡湖中望庐山》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彭蠡湖中望庐山》翻译赏析02-12

彭蠡湖中望庐山的原文及赏析06-27

彭蠡湖中望庐山原文及赏析08-25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11-08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歌鉴赏11-19

孟浩然诗词《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诗意赏析09-14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全诗赏析09-11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注释09-01

孟浩然的唐诗《彭蠡湖中望庐山》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