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溪夜行》原文鉴赏及作者简介

2021-06-19 古籍

  《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鉴赏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开元二十一年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诋毁、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威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了阮籍《咏怀》和陈子昂《威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有《曲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耒阳溪夜行》原文鉴赏及作者简介】相关文章:

《耒阳溪夜行》唐诗鉴赏08-23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 鉴赏10-17

《耒阳溪夜行》张九龄唐诗鉴赏11-06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唐诗鉴赏10-29

《耒阳溪夜行》阅读题及答案09-25

张耒的词作鉴赏04-30

《耒阳溪夜行》张九龄11-19

《耒阳溪夜行》 张九龄11-28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