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斗牛图》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2022-11-23 古籍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斗牛图》的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①髀(bì),大腿。

  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暇日展曝于厅前( ) ②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

  ③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 ④公为之叹服(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②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晒太阳。

  ②暗地里,私下。

  ③懂得。

  ④对,介词。

  (2)①即使身强力壮的人,使尽全身力气,也不能拉出来。

  ②而这张图,牛都翘起尾巴,似乎很不像啊。

  (3)①有实践生活的人往往有真知灼见。

  ②艺术必须反映生活。

  ③不能盲目崇拜权威。

  译文: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马正惠公对他的举动感到疑惑,问他偷笑的原因。农民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大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汉子用尽全力也不能将它们的尾巴从大腿之间拉出来。这个图上的.牛都是竖着尾巴的,不像是斗牛时的样子。”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赏析:

  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十二个命运守护神(生肖)之一。而对于牛图腾的崇拜,则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时期。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示镇压。到了唐代,就将镇水的铁牛改设岸上了。在老百姓的眼中,牛更多的美德是埋头苦干而从无怨言。然而,野牛的彪悍好斗却也是人所共知的。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斗牛”的传统风俗。而我国的斗牛习俗,则要溯源至公元前二百年春秋战国时期。据《水经注》记载:秦李冰治蜀,为根治水患而修建“都江堰”,触怒了江神,两者化作了两头公牛激烈搏斗,李冰在下属的帮助下刺杀了江神,从此蜀地再无水患。蜀人敬仰李冰的勇敢果决,遂将体格健壮的青年称作“冰儿”,而斗牛也就成为蜀人历史悠久的习俗。宋初编纂的《太平广记》就记载汉晋之后蜀地已流行《斗牛》之戏,李冰甚至被尊为川剧的“戏神”。

  明乎此,我们似乎已经有点理解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了。戴嵩是韩滉的学生。韩滉的《五牛图》影响深远,被尊为传世的纸本中国画的第一件。而戴嵩则擅长画水墨的水牛。《斗牛图》纵44厘米,横40.8厘米,绢本册页,墨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两条硕壮的公牛相斗,一牛低头而以两角尖顶向对方的肚子,肌肉鼓胀,四蹄撒开,急奔而来,可以设想这一顶的力量之猛;而另一牛则掉头离去,目光惊恐,气喘吁吁,落荒而逃。全图纯用水墨,虽也勾线,但已渐渐淡去。牛身通体染墨色,而以墨色的深淡变化,体现出牛身的结构以及运动时肌肉的紧张。用浓墨勾画牛的角、蹄,点出眼睛、鬃毛。看似色彩单纯,但仍能感觉到墨生“五彩”,极其优雅。这样的画法,在戴嵩之前似无,但也正是唐代画家王维倡导的“水墨渲淡”的手法。两头牛的形象、动态,无论是头、身体和四肢,以及彼此间相互协调,都画得非常准确,神态生动,场景激烈。传说他曾画饮水中的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以见得戴嵩在写生上下功夫之精微。重写生、重情景,这是唐、宋时期的中国画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画的一大宝贵历史传统。

  在这张画中,虽然只画了两头牛,没有什么背景,但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二千年前李冰与江神化作两牛恶斗的激烈场景。中国画在构景上有其独特的虚、实处理手法。历史上将戴嵩与韩干并称“韩马戴牛”,这些唐、宋间以写实著称的画家给我们留下了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同样是用勾线和墨染,他们的作品却呈现不同的风格,或重勾勒,洗练洒脱,或重墨法,凝重典雅。其要点在于以形传神,气韵生动。中国画所呈现的美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升华,点点滴滴,溶化于华夏子孙的血液之中。

【文言文《斗牛图》的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03-03

《金陵图》原文及译文04-16

牧童和斗牛图课文原文11-09

《猫犬》文言文原文及赏析译文06-13

文言文《学弈》原文及译文赏析09-19

《瘦马图》译文及赏析01-24

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3-12

《金陵图》赏析及译文注释12-14

出塞原文及译文赏析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