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问魏征曰原文及翻译

2023-05-23 古籍

  上学的时候,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问魏征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释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魏徵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解释: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语出]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近义]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领导者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拓展: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故事

  释义

  鼓励人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做个明白人;如果只信一个人的话,就如同在暗夜中一样,心中无数。

  出处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魏徵传》。

  故事

  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徵,有很高的学识,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信,唐太宗对他也相当敬重。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意思是做皇帝的是由于什么样的优点而成为贤明的?又是由于什么样的过失而使他糊涂的?

  魏徵答道:“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就是说贤明的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涂,是因为片面地只爱听少数人的话。

  魏徵还举了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为例,说他们因为善于吸取四面八方、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意见,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保住了天下。又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为例,说他们因为偏听偏信,结果都不免遭到悲惨的败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成语,就是从魏徵的话中提炼出来的。

  • 相关推荐

【上问魏征曰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武王问太公曰》原文及翻译06-12

问说原文及翻译06-14

问礼的原文及翻译06-30

《问说》原文及翻译04-11

论语尧曰篇的原文及翻译05-06

论语尧曰篇原文及翻译06-11

秦穆公谓伯乐曰原文翻译06-14

王何必曰利原文及翻译12-28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