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评课稿

2022-05-20 稿件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评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画》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1

  五月五日吴主任所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学习完整组课文,要学生懂得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准备参加评奖的画弄脏了,已没有时间重画一张新的了,玲玲很着急。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较易理解。我觉得吴主任执教的这节课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和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很到位。教学上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

  一、上课开始带领学生看目录读课题知道本组有哪几篇课文,并让学生读本组的导语,思考本组课文都是介绍关于什么内容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组的主题。

  二、生字词环节抓住音形义进行教学。首先读课文下方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的,读准字音;接着边读边想记这些字的方法,由于本课生字少字形又不复杂,吴主任没有逐个字让学生识记,避免了毫无难度的单调的记字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以组词的方式来巩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比较扎实;然后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在读完词之后,重点教写“糟”这个字;之后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词的意思,并由其他学生帮着解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后,由词语“催促”很自然的回归到课文当中,设计巧妙。在教学词语时,重点抓住“端详”“催促”这两个词语,第一个词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读来理解,第二个词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方法灵活多样。原来生字的教学并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级生字教学与一年级有些不同,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归类识字,记难记的字,由字扩词,结合每篇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问题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过你做什么事?”“你猜猜玲玲会想什么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时看到玲玲满意地笑了,你会说什么?”“你就是玲玲得了奖,你这幅图是怎么画成的呀?”“听了玲玲的介绍,你要怎么夸夸她?”……这些问题有的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的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课文中的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体会人物的心理。问题深入浅出,学生乐于表达。

  四、读书形式多样,目的明确。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指名开火车读检查读书情况;由重点词找出句子品读感悟;分角色自由练读自读自悟;师生分角色入情入境读;齐读重点段落,理解爸爸的话。

  另外,通过听课我知道了细节处理也很重要,课前要认真钻研文本。如:“叭、趴”的读音;“又”字说明催促不只一次;“能在那儿画大象吗”;“坏事”指什么样的事等。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抓准重难点,细节也不能忽视,有时它们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2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中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来编排的。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执教老师以“为什么玲玲在画被弄花了的地方画上小狗?”这个问题上做足了文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理解。同时,老师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玲玲的画》这堂课,以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为教学重点。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的过程,自主学习生字。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采用开火车读词语,给生字重新组词,读生字的方式,检验了学生的识字效果。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还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带着感受读文,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执教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的评价用语也很到位。而且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达到了教学目标。

  这堂课的教学有这么几个优点:

  1、识字教学较好,特别是用词语形式出现的,使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并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抓住重点词句,突出重难点,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读,在读中体会玲玲的心理变化过程。

  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读,一节课让学生共读了七遍。第一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画出生字。第二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三遍精读5到10自然段。第四遍分角色读课文。第五遍是浏览读课文。第六遍齐读最后一段。第七遍默读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注重了写字指导。指导比较到位,教师适时进行示范。

  5、采用的是疑问式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6、视学生的互读互评。

  7、板书活泼,使学生一目了然。

  8、评价语言好。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3

  开学前有幸参加了新基础教育培训,也坚持每天认真阅读《语文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本书,一天几页,圈圈划划,颇有收获。理论知识一天天在增长,但怎样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我开始先从生字教学做尝试。9月中旬,在班上讲了《玲玲的画》第一课时,主要讲授认读生字,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奖”字。贺校长、赵主任和赵老师来听课,课后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议,真得是受益匪浅。

  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评价是思路清晰,层次合理,尤其是将认读生字编成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儿歌,非常巧妙。儿歌的内容是这样的:“玲玲小画家,端详这幅画。爸爸又在催,快去睡觉吧!叭的一声响,把画弄脏了。明天要评奖,另画来不及。爸爸在看报,过来想办法。花狗懒洋洋,画面更漂亮。只要肯动脑,坏事并不糟”。确实编这个儿歌花费了我很大心思,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很好的让这首儿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只是让学生读了一遍,学生读得很好后我只是简单做了评价,并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新的帮助识字的方法。孩子还有兴致想再读,我却急着往下进行,让孩子读带生字的课文句子。赵主任课下和我交流时说,其实孩子已经把这些生字认识会了,这首精心设计的儿歌已经是生字回到了课文,没有必要再让孩子训练读课文句子来练习认识生字。是啊,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运用多种类结构方法教会孩子识字,当孩子已经能够自主识字时,就不要反复要求孩子读读读。

  此外,在课堂上,我对孩子的评价还不够具体化,要求孩子的答案还过于死板,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新基础教育的学习道路还很长,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不断实践反思,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不断提高。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4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组中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来编排。

  课文记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对话较多。整节课,李老师坚持“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边读边感悟语言,理解玲玲的情感变化。在玲玲动脑筋修改了画后,李老师让学生对比两次满意的不同,之后安排的《粗心的小画家》律动使学生在半节课的学习后能稍事休息,放松一下身心,从而精神更饱满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这一环节的设计更适应了二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

  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后,抓住“坏事”、“好事”让学生思考各指的是什么,再找“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进行品读。接着在拓展练习“帮帮忙”环节中,李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悟得的道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更加深了对本文道理的理解。最后以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结束,再次呼应了主题。这样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懂得了生活中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课。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5

  林老师执教二年级《玲玲的画》,以全新的思路,巧妙的整合,把阅读理解与识字写字,语言表达与思维练习融会贯通,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带劲,观者听得有味!单单的生字词教学就让人印象深刻。

  一、顺学而导,兴趣盎然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说说读完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端详”是什么意思?“评奖”是什么意思?“脏”为什么是月字旁?“糟”为什么是米字旁?鼓励学生自由地真实地提出自己的不懂,才显得有真正的教学价值。

  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当场提出多音字“脏”,结合“心脏”解释偏旁,真正做到了顺学而导。再提炼“弄脏”“动脑筋”“一等奖”三个词,让学生质疑。再现了生字词,并学会了提问。

  二、结合阅读,理解生字词

  1、理解“端详”一词时,先观察“我家的一角”,看到了什么?像我们刚才这样仔细地看,叫什么?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谁发现了?仔细地看就叫“端详”。她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端详”。读好玲玲端详时候的“美滋滋”。

  2、“不早了,快去干什么?”这就是“催”。老师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催”。

  三、发现规律,巧学方法

  1、“水彩笔‘叭’的一下……‘趴’……”,为了区别两个生字“趴”和“叭”,老师故意装糊涂,我可分不清楚,谁来帮帮我?鼓励孩子有自己理解方法来区别生字,再出示顺口溜“有口一声叭,有足地上趴”。试着编一编“哇、洼、娃、蛙、挂”这几个字的顺口溜。再结合“叭”和“哇”想想其他的形声词。老师用“区别比较,编顺口溜”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2、最后整体出示所有的生字词。整理归类。后鼻音和其他的,左右结构的字和其他结构的字。不断改变“生字复现”的方法。

  总之,二年级的孩子还是喜欢轻松、多样的方式学习生字词。他们最不喜欢每天都一样。所以,老师要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生字教学,既要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要渗透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这样才会有较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评课稿 篇8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评课稿(通用8篇)】相关文章:

《找规律》评课稿05-16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05-16

有余数的除法的评课稿05-16

《增强生命的韧性》评课稿04-27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04-18

《打电话》评课稿4篇04-27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04-19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04-19

【推荐】《增强生命的韧性》评课稿04-27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汇编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