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2020-08-31 稿件

  《端午的鸭蛋》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端午的鸭蛋》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版本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 教学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二)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初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并且有着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欲望由于受到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他们关注的是时髦、偶像、网络游戏等话题,而对于传统文化,对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却漠然视之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谛,正好能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将目标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确定为教学重点,又因为要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实属不易,我将目标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确定为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 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

  为了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针对学生特点,我将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音乐、问题等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指导

  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做如下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谈一谈本文的教学过程本篇课文我拟用两课时完成,我今天说的是第一个课时的内容,主要完成目标1、目标2、目标4((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对于目标3即本文的语言特色只做初步的感知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创设情景 忆端午”、“初步感知 说风俗”、“赏读文本 品情趣”、“拓展迁移 诉真情”

  (一)、创设情景 忆端午

  教师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吗?

  2、你能说出在我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从而达成目标(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二)、初步感知 说风俗

  1、介绍作家常识,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3、紧扣风俗提问: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家乡的端午风俗,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作者写七种风俗时有无详略之分?(引出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以上题目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文章主旨使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深刻感悟

  (三)、赏读文本 品情趣

  1、在高邮,端午节时小孩儿喜欢放黄烟子,写一笔虎,我们班有位同学也坐不住了,下面我们就请他在黑板上为大家展示一笔虎接着进一步提问:你知道当地孩子除了放黄烟子,写一笔虎还兴干什么嘛?(引出挂鸭蛋络子习俗)

  2、玩鸭蛋络子有哪些过程呢?(挑装挂吃玩)在这个过程中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从具体句子中品味挑鸭蛋玩鸭蛋的情趣,从而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3、此时用幻灯片展示鲁迅、丰子恺忆儿时吃食的二段话,再次体会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如果说4、5两段写端午的鸭蛋表达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那么,2、3段写家乡的鸭蛋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怀呢?请学生分组朗读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品味情感,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语句品出汪老的爱乡,思乡之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

  5、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汪老的一个心愿:让高邮的鸭蛋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替汪老宣传一下高邮的鸭蛋吗?(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本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得到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从而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完成了目标2)

  (四)拓展迁移 诉真情

  课件展示:汪老晚年看电视片《梦故乡》不禁老泪纵横的一段文字这时同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乡情的浓烈氛围中这时老师适时引导: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过往种种……那么,一说起故乡,你们就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这样东西又勾起了你怎样的儿时情愫.......

  学生扩句; 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

  (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思乡情绪的感染下,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并且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出来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完成了目标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第四部分 板书设计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理出作者行文思路即(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然后由高邮的端午风俗引出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品出作者的童趣,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又由作者对高邮鸭蛋的'描绘品出乡情,品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而描写鸭蛋络子和高邮鸭蛋的内容就像是高邮双黄蛋的两个黄共同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小小的咸鸭蛋带给了作者无数的乐趣,又带给了我们多少生活的感悟今天,我将这样一枚高邮双黄蛋带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像这个鸭蛋一样圆圆满满,幸福平安!

  谢谢大家!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版本二

  说课的课题是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民间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学习这个单元能够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并通过这些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本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 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学生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指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外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德育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三 教学方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①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品味;②合作探究法;③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四 教学过程

  ㈠ 导语: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此环节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㈡ 让学生朗读课文

  ① 概括文章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通过初步阅读,归纳出文章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高邮的鸭蛋,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鸭蛋 端午鸭蛋

  ②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设计这个问题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突破重点

  ③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的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点评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语言生动讲述见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意识

  ㈢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文句进行交流,品味语言,多媒体显示汪曾祺的创作特点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行文闲适自由,语言轻松幽默,趣味盎然,能够雅俗共赏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品味文章语言,从而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

  (四)回归生活 分享体验

  让学生把印象最深的童年时代的物件或经历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

  (五) 创设情境 深刻反思

  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由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语言生动讲述见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是他们认识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六) 小结

  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或疑惑,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七) 布置作业

  ① 在实际授课中,根据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所出现的问题布置作业

  ② 延伸拓展,布置一篇课外阅读,让学生进行比较

  端午的鸭蛋

  闲适自由 轻松幽默 趣味盎然 雅俗共赏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相关文章:

“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简报06-10

公司端午简报11-10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简报06-09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总结09-03

端午节经典的策划方案01-13

景区端午节的策划方案01-06

喜迎端午活动简报09-04

端午节简报09-03

端午祝福语01-21

端午请假条01-07

村小校长竞聘演讲稿 端午节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