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书信,打开习作一扇门论文

2021-01-06 书信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里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要求其“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说,课标中的习作,是快乐的。可我们的学生呢?绝大多数学生不“乐于书面表达”,“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就更无从提起。正如很多家长朋友发现的那样:孩子大了,也变了。以前,作业一做完就想让爸爸妈妈检查;现在想检查他还百般推诿。特别是习作,以前就是写了一句话也想让爸爸妈妈来看看,现在,就是想看看他的周记本,他都支支吾吾、不情不愿的。

  其实,这些情况在中年级及更高年级的学生中的确存在,而且比较普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三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成绩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习作水平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随之受到影响的是他们的表现欲望。特别习作水平相对较差的孩子,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低,表述不清还字迹潦草。很自然的,作文课上,他们最怕老师读自己的文章,总把头压得低低的,更不用说主动拿作文本给同学、老师或是家长看了。

  2.不当评价。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后总会抱怨:你写得那是作文吗?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对孩子粗语相向。于是,那些孩子变得不愿意写作,更不愿意给爸爸妈妈看自己写的作文,孩子的头压得更低了。

  3.亲子“代沟”。亲子,在这里是指父母与孩子。四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关系,心理上开始发生改变,大多由好动慢慢转变成了喜静。而且由于孩子们接触的各方面信息与家长的开始有所出入,便产生了“代沟”。虽说这时的孩子在与家长闹分歧后,仍多以服从家长为主。但是,当孩子认为无法与家长沟通,自然也就不愿意与之多多沟通。长此以往,不仅父母与子女之间会产生真正的代沟,而且会大大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其实,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及水平,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怎样去采用这样那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怎样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更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似乎遗忘了,我们还有家庭、社会这些强大的教学力量!那么,如何去利用家庭、社会,使教师、学生及家长互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更有效、更人性化、更低姿态地去指导学生写作呢?

  四年级上册安排的第七组课文中,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一篇以书信为内容的课文;在这一组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写信也是其中一个教学内容。于是我就思考:借助书信的形式,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我的做法是──亲子书信,打开习作一扇门。

  书信,是人类自古以来主要的沟通交流途径之一,它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在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亲子书信,就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书信往来。亲子书信的意义在于:

  首先,学写信是我们四上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知识点,孩子们在学习了如何写信之后,需要一个经常实践的平台,学以致用,才能牢固掌握这种技能;

  其次,亲子书信可以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了解父母在想什么,也让父母知晓孩子内心的感受;

  再次,对学生来说,给父母写信是个很新颖的方式,他们愿意尝试,并且,他们也愿意通过文字的方式,将平时“不愿意说”、“不好说”、“说不好”的事一一付诸笔端,如此,孩子们既有了写的兴趣,也有了写的内容和写的过程,多写、常写之后带给孩子的将是更甜的写作“果实”。

  最后,亲子书信也可以让父母知道,其实孩子们要想写好一篇作文也并不是非常容易的,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体会孩子对于作文的感受,由此,更客观、更“柔情”地来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

  为了更好地开展“亲子书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读书活动:亲子书信的缘起

  这学期,我一如既往地在班里开展“同书共读”活动。开学初,我们班的孩子有幸认识了它──《亲爱的汉修先生》。《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的作者是贝芙莉·克莱瑞,美国作家,曾经做过小学教师,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该书以信的方式,纪录了发生在鲍雷伊身上的一些或开心或伤心,或幸福或痛苦的事情。有趣的是,鲍雷伊和我们的孩子们一样,一开始不会写作、也讨厌写作,甚至于在他给汉修先生的第一封信中只有一句话,不但书信格式错误,还出现错别字。与其说是封信,不如说是张便条。但是,正是这个和我们班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孩子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的鲍雷伊,深深地鼓舞的孩子们,让他们相信:我可以和鲍雷伊一样,我也能写好作文。

  1.喜欢“信”。

  在最初介绍这本书的时候,我故意用嘲弄的方式,将鲍雷伊的第一封信用大大的字打在屏幕上:

亲爱的汉修先生:

  我们老师给我们读了您写的狗的故事,很有趣。我们都很喜欢这本书。

  您的明友鲍雷伊(男孩)敬上

  接着,我又在屏幕上出示鲍雷伊另一封信中的一段话:过了一会儿,太阳从云间露出脸来。这时,那些小树叶开始移动,缓缓地张开翅膀,变成数千只橙色或黑色的蝴蝶,在一棵树上颤动个不停。然后,它们开始在阳光下的树叶间缓缓飘浮。满天的蝴蝶真是美极了,让我整个人觉得好舒服。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它们直到雾气渐渐升起,所有的蝴蝶又回到树上变成棕色的小树叶。这让我想起妈妈讲的一个故事:灰姑娘在舞会结束后又变回了原样。  孩子们看到“信”后,如我所想,纷纷发出“啊?这也是信啊!”的感叹。

  我告诉学生,这段话和刚才的那封信出自同一个男孩之手。同学们再次表示不敢相信。我继续我的介绍: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保持联系。渐渐的,鲍雷伊开始喜欢上了写作,而他的习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这段话。

  从学生的表情中,我看得出,他们非常羡慕这个名叫鲍雷伊的孩子,并且十分渴望认识他,最好还能和他一样,写写信就能让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于是,我便乘机向孩子们推荐了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事实证明,孩子们喜欢上了看这本书,也就喜欢上了“信”。

  2.认识“信”。

  在读书活动进行到一半,我开始结合课本,让孩子们掌握信件的格式。

  在自由阅读了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我就让孩子们自己总结说说信件的书写格式。其实,在阅读了大量的信件之后,信件的格式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早已是成竹在胸了。当然,仍然有不少细节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引导,如祝愿语的格式等。

  3.学写“信”。

  读一封信,我看重的是内容;让孩子们写信,我看重的是锻炼孩子们写作的能力。而《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书信格式教育蓝本,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方法的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通俗易懂。

  在《亲爱的汉修先生》的班级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从写作的角度,说说读后的感受?在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我总结并再次质疑:鲍雷伊起初并不是个喜欢写作的孩子,像你们一样由刚开始写得不具体,甚至还有错别字,到后来能写得如此具体生动优美。从他学写作文的这个过程中看,你认为怎么才能写好作文?今后准备怎么做?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鲍雷伊按照汉修先生的建议做了,即多写、多听、多思考、写出自己的东西不要像别人、不能写虚构的东西。

  结合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我有针对性地再就鲍雷伊的信,和孩子们讨论该如何多写、多听、多思考,并也要求孩子们应该写出自己的东西不要像别人,不能写虚构的东西。书信应该给人一种谈心、话家常的感觉,因为信就是写给别人看的,就像两个人面对面交流一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有弄虚作假的成分。我还告诉孩子们,写信就是用笔和对方交谈,不必板起面孔,端起架子,应该用自己的笔尽情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那样,对方就会感觉到你的真诚,交流起来也会更加顺畅。

  二、家校联系:亲子书信的舞台

  既然是亲子书信,那么,它最为广阔的舞台,就在孩子、父母与教师之间。

  1.以周记的形式布置“亲子书信”。

  每周,我布置让孩子们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并要求父母回信。孩子们从没想过老师会布置这么一份需要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的作业,他们更没有想到,爸爸妈妈对这封信投注的极大的热情,这一点,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

  邬元山的爸爸在信中说:“山山小乖乖:收到你的信爸爸实在太意外了。爸爸愿意和交朋友。”

  高佳盈的爸爸在信中说:“女儿:妈妈的过早离开对爸爸打击很大。爸爸也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过,但爸爸太忙,忙着工作养家,忙着照顾你们,忙这个忙那个,以至于忽略了你,对不起……”

  毛巧娜妈妈说:“巧娜:谢谢你的来信,妈妈看了真是高兴。但是,妈妈文化水平低,没办法像你要求的那样,把信写得长长的,能原谅妈妈吗?”

  而孩子们对于亲子书信的热情也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孩子都在信里希望能和爸爸妈妈成为朋友,还有的甚至还对爸爸妈妈的回信做了字数、内容等种种要求。这对家长而言,似乎难度更大了。但我觉得,却是越发的充满趣味、充满挑战了。

  2.用“一周要闻”书写“亲子书信”。

  关于书信的内容,我就鼓励学生用“一周要闻”来拟定话题,比如学校里举行的某个比赛或过关,班级里发生的某个突发事件。当然,也可以是和某个小朋友吵架了,成朋友了;甚至可以是某一个晚上做的梦,某一个偶得的奇思妙想……总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3.用《家校联系单》宣传“亲子书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支持我这么做。其中就有一个孩子妈妈在第二次的亲子书信中对我提出,能不能一月一封,或者也可以让孩子与老师通信;也有位爸爸干脆就直接打电话说,这样的“亲子书信”变成了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作业”,不知老师这么做是否欠妥。面对这些,我并没有气馁,而是通过《家校联系单》宣传“亲子书信”。

  首先,我将“亲子书信”这样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一一告知家长。然后,我也对个别家长向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认真回复。并且我建议个别家长,可以采取家长口述、孩子执笔的方式来完成回信。

  三、以心交心:“亲子书信”的高潮

  当然,在开展这项活动时,我也会遇到阻力,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家长。但是,我想,我的真诚,我的用心,家长们能感受得到。以我认真教育孩子的真心,定能换取孩子家长全意支持我的真情。所以,在每次阅读“亲子书信”时,我都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细细品味。尤其是在阅读父母的回信时,我总会在最后真诚地写上一句:谢谢XX爸爸(妈妈)。

  同时,在“亲子书信”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我也在想着如何借助孩子们的力量来给家长的回信热情推波助澜。《表扬信》在这时发挥了它的作用。

  我专门挑选了一节班队课,就一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亲子书信”活动作总结,并且点名表扬了几位家长,陈述他们受到表扬的理由。最后,我还郑重其事地将《表扬信》发给孩子们,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表扬信》表扬的对象,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来说,这又是一个惊喜,他们欣喜若狂地接过《表扬信》,紧紧地贴在胸口。最后,我还要求孩子们,回家后挑选一个全家人都在场的时候,举行一个简单而隆重的“颁奖仪式”。

  结果可想而知,受到表扬的爸爸妈妈都在那次的“亲子书信”中,纷纷表示将“继续认真地回信”;而没有受到表扬的爸爸妈妈也并没灰心,而是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加油,争取下次赢得老师的“表扬”!

  亲子书信,不仅打开了习作的一扇门,也打开了亲情的一扇门。相信,亲情不会有终点,“亲子书信”也不会有终点。虽说通过亲子书信来帮助学生写作还处于实践的摸索期,但又有谁能说,在我们的活动中,不会产生另一封《傅雷家书》呢?

【亲子书信,打开习作一扇门论文】相关文章:

书信建议书12-12

习作指导课评课稿01-20

致姑爷-书信800字01-10

亲子活动的通知01-18

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简报04-27

亲子唱歌比赛活动方案01-17

家长给老师的建议书信12-13

六一亲子活动通知-通知01-04

亲子植树节活动方案03-13

户外亲子活动总结06-16

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书信 妇女节写给妈妈的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