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总结

2022-07-08 工作总结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最关键时期,它将对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了德育教育目标,其中讲到一条很重要的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并且针对这一目标作出了更具体的诠释:“现代中国人”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必须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很显然,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又和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观其现状,如今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笼罩着不少的年轻父母。现代的幼儿更多的只会索取爱,而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再者不能关心同伴友好合作,并且有时表现得自私,独霸的心理强烈;在爱劳动意识方面也比较淡薄。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这也是让幼儿长大后,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做人,学习生存,克服不良得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以便经得起未来的竞争和挑战。

  德育工作有其特有的的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德育内容很广泛,我从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出发,考虑到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因此品德认识和情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表面性,品德行为中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等特点,我以陈鹤琴先生“生活化”的教育理论和新《纲要》为指导思想,从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上展开了生活化的德育尝试。

  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德育教育的素材与契机,并力求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生活化。

  1、情感教育,谈到情感教育,学会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新《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于是,我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系列相关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开展“我的好妈妈”主题教育活动,例如: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及美术活动《画妈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了较为全面、完整地了解,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一种爱妈妈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从爱妈妈的角度出发,组织谈话课,引导幼儿热爱爸爸、奶奶、爷爷等其他家庭成员。

  2、在游戏活动中强化幼儿与同伴正确交往、友好合作的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所以,我以游戏为切入点,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例如:建构活动《美丽的家园》,手工活动《包饺子》、《博士帽》,体育游戏《二人三足走》,《跳袋子》,以及美工活动《我们的画》等,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交往,从中帮助幼儿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而教师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交往环境。有一次我给幼儿分发了一些玩具,一开始孩子们喜欢分拥而上,一个人占很多,遇到困难大家也是各顾各的,谁都不愿主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于是,我提出了一项建议,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小小建筑团队,大家共同商议建筑布局,开始分工,这样他们遇到困难不再是各顾各,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时,互相因争抢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即使发生了,大家也能想办法去解决。

  3、教幼儿热爱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

  以前班上的图书破了,没有人修补,自从我组织开展了一次《修补图书》的活动后,幼儿对班级的图书架更加关注了,有时发现书角或封面有点破坏,大家都抢着带回家修补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时个别顽皮幼儿无意识的一边看一边折书角,幼儿能互相提醒:“你翻书得轻轻翻,不要折书角。”在班级自然角中,大家总是主动去给植物浇水,遇到下雨天,他们抢着要把花盆搬到院子里淋雨。这样,一种爱班级的情感在在我们班越来越浓厚。

  4、主题募捐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心

  五月初,我园举行了“为平山孤儿献爱心”活动,倡议幼儿为孤儿捐助体育器械,动员平山的小朋友也来备战奥运,大家纷纷献爱心,积极参与。我班朵朵小朋友一周内,从自家动员到了所有的亲戚家也来一起参与。正在这时一场更大的灾难到来了,四川地震灾区无不牵扯着国内外人民的心!5月14日早上,幼儿园又举行了为灾区捐款活动。摆出捐款箱,现场开展募捐活动。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同时培养孩子们关爱他人的品德,进行爱心教育。满脸稚气的孩子们认真的听着那首《让世界充满爱》,为灾区的小朋友们祈祷、加油。随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孩子们参加了现场募捐活动,他们把自己的存钱罐拿出来,把自己积攒的硬币一个一个地往募捐箱里塞,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双双小手传达着动人的情意,这种场面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孩子们为灾区的人民献上自己的爱心。同时,教育了幼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家园合力,共同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加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也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一样:家庭和幼儿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要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能力。

  1、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德育人”,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要积极转变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塑造新一代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的。于是,我们以《纲要》精神为主导,在召开了家长时,在教育理念上与家长共同探讨。渐渐地,家长们也就意识到了:在我们为幼儿付出爱的同时,必须让幼儿懂得用正确地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在家也要要求孩子礼貌的与家人、邻里朋友相处。

  2、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只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并给予科学的引导,才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首先,家长在观念上要做到尊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待、支持幼儿探索世界,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管教孩子”;其次,要避免在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不要满足于物质充足、沟通薄弱,让幼儿吃饱穿暖,要更加重视幼儿的心理需求;第三,重视学前教育,实际上0-6岁特别是3—6岁正是孩子生理、心理、智力、语言等各方面进步最迅速的时期。我们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在班上开展《有礼貌的好宝宝》,《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成果汇报活动。在家园的密切合作下,孩子开始变得爱劳动、有礼貌、爱关心他人,品德行为得到积极培养。

  实践证明,教育家陈鹤琴所提倡的德育教育“生活化”是很适合于大班幼儿的,并且以直观性、形象性、可接受性为特点,避免了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空洞说教,更能发挥幼儿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幼儿德育“生活化”对幼儿不良品德的纠正,塑造完美的人格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并且将其溶入日常教学、日常生活之中,使整个德育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另外,家园教育的一体化,是完善幼儿个人品德行为的重要方法及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转变家长的教育行为和观念,家园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健康发展,才能使幼儿期道德的发展对今后人格发展起到更深远的影响。

  • 相关推荐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德育教育工作总结03-18

村居土地整改进行中简报范文(精选10篇)12-20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结05-21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03-02

日常生活劳动报告03-18

学校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3篇)08-05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10篇05-20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12篇05-04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2篇)11-09

日常生活朋友祝福语(精选23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