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20 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出现。例如,矿泉水只喝了一口就扔了,洗衣服时水浸了出来却不关水龙头,空调开着人却不在也不关等等,以上现象都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应该成为现在人们最重视一个话题,尽快达到的目标。

  在许多的饭店、宾馆、酒店,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那便是在哪里会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洗漱用品、一次性桌布等,这会浪费多大的资源呀。

  经调查,宾馆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每人每天均四、五元左右,这些一次性洗漱用品用完后,,就成为看一堆一堆无用的白色垃圾,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面对这样巨大的问题,我建议宾馆要取消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让客人们自己随身携带,或在宾馆中设的便利店,可以方便于客户购买使用,用完后还可以带走,一边于继续使用,如此便结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心中已被日渐忽视与淡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浪费行为如果继续下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13亿的人口,大约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元,一年下来全国就会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上下九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滩,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一天、每月都能节省那么一点点的话,就可以节省许多许多有用的能量资源!

  许多人认为,节约就代表着“寒酸”其实不然,假如换一种看法,大家眼中的“寒酸”,其实也是节约了。节约其实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好品德。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创造我们的和谐地球!让我们珍惜资源,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象 牙塔与现实社会的过度阶段,有的同学选择继续做着梦,有的却已在为自己铺着通向现实的路。埋头苦读、勤工助学、社团、兼职,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打算,第二专业也会成为其中不可忽略的选择。第二专业通常简称“二专”,指的是在一些大学里学生除了本专业以外,还可以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其与辅修专业的区别在于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一般会注明是第二专业),而辅修只有辅修证书。于此相对应的,第二专业也要比辅修完成更多的课程,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而辅修是不需要的)。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所以我们四人小组对鲁东大学大一部分学院的同学 “关于大学生第二专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8份。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想充分了解同学们对第二专业的态度,包括对学校设置二专专业的看法及选择二专的目的,对报名费用的承受情况和对二专的了解情况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想更好的了解二专在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了解的情况,为同学们提供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同学们的选择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能够对学校第二专业工作有所帮助。

  附:关于大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调查问题

  1、你对目前你所学的专业是否感兴趣? A是B否

  2、如今众多企业并不看重第二专业学位证书,你是否还对学习第二专业抱有兴趣 A是B否

  3、如果报选第二专业,你更倾向于哪个专业?

  A与自己专业有关的B比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好的C自己感兴趣的

  4、如果二专的上课时间和本专业的上课时间冲突了,你会怎么选择? A第一专业B第二专业C两个都不去

  5、学习第二专业将占用你大量的课余时间,如果报考了,你能坚持下来吗? A能B到时候在说吧,坚持不下来就退出

  6、第二专业的学费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可以接受吗? A能B不能

  7、报考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什么?

  A学习知识B多拿个文凭对找工作有帮助C打发课余时间D转专业未成功E同学或家人建议F其他

  8、你对你所感兴趣的第二专业的了解来源是什么?

  A二专所在学院的介绍B师哥师姐的介绍C学校相关网站的查询D其他

  9、如果学校增加二专的专业,你希望增加什么专业? A经济类B学术类C技术类D文体艺术类E其它

  10、你对学校第二专业的设置有何意见?

  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中可以看出,作为大一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来说,是否辅修第二专业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选择。在名义上,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教学环节,总学分不低于一定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可以从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的比例中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同学都认为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是远远不足以适应社会的,换言之,只单纯完成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不足以提升自己本身的竞争力,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价值体现。

  从第二个问题中则可以看出,对于第二学位证书在竞争中的实际意义,大一的学生也不能做到完全了解。因为认定无法分明,致使对于前路界定十分迷惘,而之所以辅修第二专业或双学位的目的也在于为日后的就业作铺垫。

  从第三个问题中显而易见,双学位或者第二专业的存在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唯一的价值或意义仅限在服务于就业前景,而关于充实自身或挖掘自身则占了较少的比例。同时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认为,一旦第二专业与自身当前专业相关联,那麽无论是接受或是继续斗较为容易。二者的相辅相成可以使得辅修变得顺理成章,也同时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第四个问题只针对偶尔出现的个别情况,得出的结论却与预计认知出现了不符——即选择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的人数几乎持平。可见,当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出现冲突时,被优先考虑的是二者相比哪一个选项有更大的利益可得。或说,二者哪一个会对之后的影响更大,会对今后的路途更有帮助。

  第五题的调查情况基本与预计相符,第二专业将占用大量的课余甚至课上时间,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该如何坚持或能否坚持成为了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确的议题。大一的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对于如何分配时间利用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大致计划。但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如此,这种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算作充分把握了时间仍然有待商榷。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在辅修第二专业前,已经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合理平衡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的关系。

  相比于前五题的数据,从第六题的调查比例中可以明确得到结论:即便一个学分一百元的数目听来十分庞大,但是明确了辅修专业后,学费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数目。在调查结果中,大一学生们大多认为,相比于对今后试图获得的生活,前期的投资即便不是微不足道,也是在可以接受且必须投入的范围之内。

  第七题所得的数据再次验证了前文的结论,大一学生辅修双学位或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做铺垫,而关于兴趣的发挥被放在了较小的比例中。“学习知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服务于“对工作的帮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辅修第二专业咨询时,再三强调“凡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学生对此仍旧并无太大认同感。在调查过程中,有极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二专业并无足够的影响力,仅是抱着“加重筹码”的心态进行辅修学习。

  从第八题中可以明显看出,些年来允许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要求也逐渐降低。但从中也出现了问题,即第二专业的认可度大不如前,第二专业的证书在找工作时一般和此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为自己第一专业的辅助还是有帮助的,具体的认可度还要看不同的用人单位自己的喜好,这值得报考第二专业的学生深思。

  关于增设第二专业,从调查比例中分析可得,几乎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为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较少,这便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专业较少,选择较少,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兴趣,无法辅修第二专业,索性不进行辅修。

  (二)专业较少,则对于之后就业工作的帮助也较少,甚至认为辅修了对于今后的就业

  工作也无甚帮助,不如不进行辅修。

  (三)从比例中可得,经济类人才即便已经日趋饱和,但仍然是学生心中易于就业且收入较高的领域或行业。

  (四)同时,掌握一门技术也成了部分学生心目中为日后铺垫道路的另一方式。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为了使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会组织了一次水质调查勘测活动。在环保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对萍水河水质进行了勘测,对萍水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更深的了解,并向沿岸居民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采访。

  据近几年调查,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3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然而,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列入世界上13人均水的国家之一。

  一、 我国淡水污染概况

  随着人口人增多和污染的增加,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而且江、河、湖、水库的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做饮用水源,城市中 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使七大水系和主要大淡水湖泊都受到污染。东海、渤海、黄河和南海四大海域的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污染普遍超标。

  二、 萍水河概况

  萍水河是我市境内最大的河流,它源于杨岐山,有多条支流汇入,中部贯穿整个萍乡城,流域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它是萍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三、 关于萍水河水质问题调查。(访谈录)

  针对萍水河水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记者:您好,我想问您一些关于萍水河的问题。您以前见到的萍水河怎样?

  路人:河水清澈,可以洗衣、洗菜,还可以洗澡。萍水河历史上曾经是一条水上交通运输通道。

  记者:现在的萍水河呢?

  路人:河水水质明显变差了。有些地段可以看见水上有一层油脂,河上还浮有许多垃圾。河道变窄,水变浅。

  记者:您认为导致今天萍水河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路人:附近的从们向河中倒垃圾,排放污水,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记者:您好,能否问您几个问题?现在的萍水河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住在河岸居民:原来水更清,河沿岸环境好,现在河上经常漂流着垃圾。夏天蚊子多,臭味熏天。治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记者:您认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居民:一些人环保意识差,向河里倒垃圾。沿途工厂、矿山、农田的废水排放。

  记者:打扰一下。请问您对现在萍水河的看法?

  钓鱼者:河水混浊,鱼也没几条,我坐了一上午,都只钓上几只小鱼。

  记者: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钓鱼者:可能与乱排放生活和工业废水有关。

  接着,记者一行人来到了市环保局,对相关领导作了采访。

  环保局方面表示,将会在以后的治理中,(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和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2)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对排污未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取缔。实现无毒、无害排放。(3)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自觉爱护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萍水河是萍乡的母亲河,将它治理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希望在不久将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条洁净、清澈的河流。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在校园里,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高中生拥有手机也很常见,甚至在初中生中,也有不少同学拥有手机。网上资料显示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

  1,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

  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倾向于寻求方便

  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像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女生比较爱拍照,比较关心的是手机的像素,男生比较关心的是游戏。

  3、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在身边的同学之中,每个人能接受的价位都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同学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学的手机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学的手机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实力的。

  4、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5、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20xx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大三学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有90%,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6、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也希望产品能提供的利益如能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也是学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学生手机就是在功能上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在外观上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够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环保方面能够做到对学生身体无伤害保证健康的手机。即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学生手机。希望商家能做出真正为我们学生所喜爱的学生手机。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人员: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xx年2月1日至2月8日上午,我对酒店、超市、便利店里使用的一次性香皂、牙刷、毛巾等等,做了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一: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这一点不用多说,现在的一次性用品已经是品种繁多,而且还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从大到小,应有尽有好唉作文网注:

  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这些一次性物品不用洗、不用修,用完就扔,而且携带方便,所以有许多人都喜欢使用。又由于这些一次性的物品材料都是塑料和纸,因而价位都不高,5元钱就可以买二、三十个纸杯。在一些百货批发商店里,很多一次性筷子、塑料饭盒散开摆在货摊上供人选购。500双一捆,批发价只要6元钱。每双的平均价格只有0.012元,这低廉的价格吸引着许多餐饮业的小老板。这也就是我们在小饭店里用餐,用到的都是一次性的筷子、勺子的原因之一。

  三:浪费严重,质量参差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仅北京一地,每天就消耗一次性饭盒、筷子80万套;一年365天就是29200万套。一双一次性筷子重5.5克,29200万双筷子总重1606吨,折合[zhé]木材3212立方米。这么多的木材,都被用在看似不起眼的一次性物品上。这么大的消费量,这样触目惊心 。

  收起的数字,最好地说明了这些一次性用品对资源的浪费。据统计,上海一年所有丢弃的宾馆“六小件(宾馆提供一次性的用品)”总重量达1814吨,每年为了处置[chǔ]这些“六小件”要投入近百万元。这说明,这些物品不仅仅对生态、资源有着很大的破坏,也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这些物品质量参差[cēn cī]不齐。

  四:回收困难,难以利用

  一次性用品带来了巨大浪费,但却很少有生产厂家会直接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用品,主要原因是回收利用一次性用品的难度非常大。从能源节约的角度看,这些一次性用品严重的浪费了资源。部分一次性用品在回收利用上存在的难度,使它成为毫无用处的废品,被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由于它们大多以塑料[sù]为原料,被填埋后,很难在土壤中降解,成为了城市中的新污染源。

  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来看,一次性用品是弊大于利。所以现在许多酒店都在考虑是不是取消一次性用品的供应。 像国外很多国家的顾客住宾馆都自己带上一套洗漱用品。如果顾客不提出特殊要求,酒店将不会每天更换床单、毛巾,也不会主动提供牙刷、牙膏、拖鞋、梳子、沐浴液、洗头液等一次性用品。从1992年开始,韩国的酒店就开始不提供[一次性用品了,马来西亚的大多数酒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也不再提供[。当然,顾客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服务台去领取这些物品。但是想要彻底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很困难的。

  通过这次自我 调查报告,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真实的了解大学生生活现状,调查在校作息习惯,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提供可行性建议,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合理学习生化和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倡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以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引言: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之后,来到相对“安逸”的大学,有些同学对自己过于放纵,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塑造定型期,谚语有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为了使在大学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用一生,我们小组做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

  调查形式: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在河南农业大学的各个学院,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男生54份,女生40份。

  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随着入学时间的延长,刚入学的那股新鲜劲已渐渐的淡掉,具体表现在上课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天的起床时间越来越晚了,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的人越来越少了。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作息生活现状与事实

  从调查结果来看,87%的被调查者每天平均起床时间集中在八点(上课时间)以前。1.67%的学生起床时间在9:00以后。令我们宽慰的是,仍有37%的人起床时间普遍在7:00以前。而43.3%的学生表示每晚睡觉时间在11点以后。这个数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部分习惯赖床、熬夜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56%的学生表示上大学以后作息时间不如以前规律。对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现状持不满意态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规律的作息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以及学习生活。在这其中,网络、小说、不合理的恋爱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1. 你在最近的一周内起床时间是几点?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横向对比,多数的同学在八点上课前起床,这说明尽管一小部分同学早上赖床习惯,绝大部分同学的并没有早上赖床缺课的情况。纵向的对比,男生普遍比女生起床晚,女生比男生勤奋。

  (二).到课情况与上课质量的分析

  大学生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比较严重的迟到,逃课现象一直是学校比较头疼的教育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可就成了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实的大学生活应该包括尊师重教,上课认真。于是,学生的上课态度以及上课质量也是判断大学生生活充实度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迟到、逃课状况,学校采用点名制、教学稽查制等方法试图改变不尽人意的现状,但还是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缺乏守时观念和负责任态度是问题的根源。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最近一周翘过课的同学占56%,其中翘课在四节以上的占被调查人说的4%,而在能到场上课的同学中,最近一周内保证上课时间不玩手机,不看闲书的同学仅有16.8%,上课时间做其他事(指与学习无关的事)占课堂时间三分之二以上的竟有13.5%。那么,我们能上课又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同学又能有几个呢,由此可见,学生的整体上课情况很不理想,亟待提高。这其中,可能会有

  老师的原因,譬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但是,多数是同学的主观原因。在调查中,最近一周没有去过一次图书馆的同学有38.3%。那么我们同学的时间究竟用到哪里了呢?体育活动,上网,学校活动。

  课堂纪律和质量差是大学课程教学存在并且将日益严重的一大问题,很多大学生上课说话声盖过老师,上课玩手机、接电话,吃东西让上课的老师十分头疼,特别是上一些公选课、公共课、思修马哲之类的课程。还有就是学生上课睡觉走神也是比较严重。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较低的自律性导致了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从客观方面来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以及授课老师不够生动有趣的讲解,导致了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和打瞌睡。

  (三)课余学习时间安排

  至于课余学习时间,在被问及最近三天主动上自习的时间时,调查人群中有28%认为自己很少上自习,不超过一小时。三天累计上自习时间超过五小时的为8%。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6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课余过得很一般。那么,为何多数大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充裕,但课余生活却不尽如人意呢?很大原因就是大学生未能做好自己是时间规划,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手忙脚乱。调查也显示,只有10%的同学有课余时间规划并真正付诸实践。这些有都从一定层面反映了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也预示了合理的课余时间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九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5篇

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7篇

4.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5篇

5.【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七篇

6.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5篇

7.学生调查报告集锦6篇

8.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20 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出现。例如,矿泉水只喝了一口就扔了,洗衣服时水浸了出来却不关水龙头,空调开着人却不在也不关等等,以上现象都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应该成为现在人们最重视一个话题,尽快达到的目标。

  在许多的饭店、宾馆、酒店,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那便是在哪里会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洗漱用品、一次性桌布等,这会浪费多大的资源呀。

  经调查,宾馆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每人每天均四、五元左右,这些一次性洗漱用品用完后,,就成为看一堆一堆无用的白色垃圾,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面对这样巨大的问题,我建议宾馆要取消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让客人们自己随身携带,或在宾馆中设的便利店,可以方便于客户购买使用,用完后还可以带走,一边于继续使用,如此便结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心中已被日渐忽视与淡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浪费行为如果继续下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13亿的人口,大约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元,一年下来全国就会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上下九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滩,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一天、每月都能节省那么一点点的话,就可以节省许多许多有用的能量资源!

  许多人认为,节约就代表着“寒酸”其实不然,假如换一种看法,大家眼中的“寒酸”,其实也是节约了。节约其实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好品德。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创造我们的和谐地球!让我们珍惜资源,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象 牙塔与现实社会的过度阶段,有的同学选择继续做着梦,有的却已在为自己铺着通向现实的路。埋头苦读、勤工助学、社团、兼职,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打算,第二专业也会成为其中不可忽略的选择。第二专业通常简称“二专”,指的是在一些大学里学生除了本专业以外,还可以通过申请选择修读的第二个专业,其与辅修专业的区别在于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一般会注明是第二专业),而辅修只有辅修证书。于此相对应的,第二专业也要比辅修完成更多的课程,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而辅修是不需要的)。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所以我们四人小组对鲁东大学大一部分学院的同学 “关于大学生第二专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8份。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想充分了解同学们对第二专业的态度,包括对学校设置二专专业的看法及选择二专的目的,对报名费用的承受情况和对二专的了解情况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想更好的了解二专在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了解的情况,为同学们提供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同学们的选择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能够对学校第二专业工作有所帮助。

  附:关于大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调查问题

  1、你对目前你所学的专业是否感兴趣? A是B否

  2、如今众多企业并不看重第二专业学位证书,你是否还对学习第二专业抱有兴趣 A是B否

  3、如果报选第二专业,你更倾向于哪个专业?

  A与自己专业有关的B比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好的C自己感兴趣的

  4、如果二专的上课时间和本专业的上课时间冲突了,你会怎么选择? A第一专业B第二专业C两个都不去

  5、学习第二专业将占用你大量的课余时间,如果报考了,你能坚持下来吗? A能B到时候在说吧,坚持不下来就退出

  6、第二专业的学费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可以接受吗? A能B不能

  7、报考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什么?

  A学习知识B多拿个文凭对找工作有帮助C打发课余时间D转专业未成功E同学或家人建议F其他

  8、你对你所感兴趣的第二专业的了解来源是什么?

  A二专所在学院的介绍B师哥师姐的介绍C学校相关网站的查询D其他

  9、如果学校增加二专的专业,你希望增加什么专业? A经济类B学术类C技术类D文体艺术类E其它

  10、你对学校第二专业的设置有何意见?

  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中可以看出,作为大一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来说,是否辅修第二专业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选择。在名义上,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教学环节,总学分不低于一定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辅修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可以从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的比例中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同学都认为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是远远不足以适应社会的,换言之,只单纯完成自己所在专业的学习,不足以提升自己本身的竞争力,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价值体现。

  从第二个问题中则可以看出,对于第二学位证书在竞争中的实际意义,大一的学生也不能做到完全了解。因为认定无法分明,致使对于前路界定十分迷惘,而之所以辅修第二专业或双学位的目的也在于为日后的就业作铺垫。

  从第三个问题中显而易见,双学位或者第二专业的存在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唯一的价值或意义仅限在服务于就业前景,而关于充实自身或挖掘自身则占了较少的比例。同时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认为,一旦第二专业与自身当前专业相关联,那麽无论是接受或是继续斗较为容易。二者的相辅相成可以使得辅修变得顺理成章,也同时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第四个问题只针对偶尔出现的个别情况,得出的结论却与预计认知出现了不符——即选择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的人数几乎持平。可见,当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出现冲突时,被优先考虑的是二者相比哪一个选项有更大的利益可得。或说,二者哪一个会对之后的影响更大,会对今后的路途更有帮助。

  第五题的调查情况基本与预计相符,第二专业将占用大量的课余甚至课上时间,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该如何坚持或能否坚持成为了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确的议题。大一的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对于如何分配时间利用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大致计划。但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如此,这种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算作充分把握了时间仍然有待商榷。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在辅修第二专业前,已经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合理平衡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的关系。

  相比于前五题的数据,从第六题的调查比例中可以明确得到结论:即便一个学分一百元的数目听来十分庞大,但是明确了辅修专业后,学费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数目。在调查结果中,大一学生们大多认为,相比于对今后试图获得的生活,前期的投资即便不是微不足道,也是在可以接受且必须投入的范围之内。

  第七题所得的数据再次验证了前文的结论,大一学生辅修双学位或第二专业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做铺垫,而关于兴趣的发挥被放在了较小的比例中。“学习知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服务于“对工作的帮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辅修第二专业咨询时,再三强调“凡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学生对此仍旧并无太大认同感。在调查过程中,有极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二专业并无足够的影响力,仅是抱着“加重筹码”的心态进行辅修学习。

  从第八题中可以明显看出,些年来允许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要求也逐渐降低。但从中也出现了问题,即第二专业的认可度大不如前,第二专业的证书在找工作时一般和此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为自己第一专业的辅助还是有帮助的,具体的认可度还要看不同的用人单位自己的喜好,这值得报考第二专业的学生深思。

  关于增设第二专业,从调查比例中分析可得,几乎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为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较少,这便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专业较少,选择较少,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兴趣,无法辅修第二专业,索性不进行辅修。

  (二)专业较少,则对于之后就业工作的帮助也较少,甚至认为辅修了对于今后的就业

  工作也无甚帮助,不如不进行辅修。

  (三)从比例中可得,经济类人才即便已经日趋饱和,但仍然是学生心中易于就业且收入较高的领域或行业。

  (四)同时,掌握一门技术也成了部分学生心目中为日后铺垫道路的另一方式。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为了使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会组织了一次水质调查勘测活动。在环保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对萍水河水质进行了勘测,对萍水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更深的了解,并向沿岸居民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采访。

  据近几年调查,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3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然而,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列入世界上13人均水的国家之一。

  一、 我国淡水污染概况

  随着人口人增多和污染的增加,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而且江、河、湖、水库的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做饮用水源,城市中 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使七大水系和主要大淡水湖泊都受到污染。东海、渤海、黄河和南海四大海域的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污染普遍超标。

  二、 萍水河概况

  萍水河是我市境内最大的河流,它源于杨岐山,有多条支流汇入,中部贯穿整个萍乡城,流域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它是萍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三、 关于萍水河水质问题调查。(访谈录)

  针对萍水河水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记者:您好,我想问您一些关于萍水河的问题。您以前见到的萍水河怎样?

  路人:河水清澈,可以洗衣、洗菜,还可以洗澡。萍水河历史上曾经是一条水上交通运输通道。

  记者:现在的萍水河呢?

  路人:河水水质明显变差了。有些地段可以看见水上有一层油脂,河上还浮有许多垃圾。河道变窄,水变浅。

  记者:您认为导致今天萍水河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路人:附近的从们向河中倒垃圾,排放污水,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记者:您好,能否问您几个问题?现在的萍水河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住在河岸居民:原来水更清,河沿岸环境好,现在河上经常漂流着垃圾。夏天蚊子多,臭味熏天。治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记者:您认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居民:一些人环保意识差,向河里倒垃圾。沿途工厂、矿山、农田的废水排放。

  记者:打扰一下。请问您对现在萍水河的看法?

  钓鱼者:河水混浊,鱼也没几条,我坐了一上午,都只钓上几只小鱼。

  记者: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钓鱼者:可能与乱排放生活和工业废水有关。

  接着,记者一行人来到了市环保局,对相关领导作了采访。

  环保局方面表示,将会在以后的治理中,(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和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2)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对排污未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取缔。实现无毒、无害排放。(3)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自觉爱护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萍水河是萍乡的母亲河,将它治理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希望在不久将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条洁净、清澈的河流。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在校园里,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高中生拥有手机也很常见,甚至在初中生中,也有不少同学拥有手机。网上资料显示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

  1,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

  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倾向于寻求方便

  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像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女生比较爱拍照,比较关心的是手机的像素,男生比较关心的是游戏。

  3、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在身边的同学之中,每个人能接受的价位都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同学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学的手机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学的手机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实力的。

  4、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5、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20xx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大三学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有90%,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6、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也希望产品能提供的利益如能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也是学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学生手机就是在功能上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在外观上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够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环保方面能够做到对学生身体无伤害保证健康的手机。即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学生手机。希望商家能做出真正为我们学生所喜爱的学生手机。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人员: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xx年2月1日至2月8日上午,我对酒店、超市、便利店里使用的一次性香皂、牙刷、毛巾等等,做了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一: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这一点不用多说,现在的一次性用品已经是品种繁多,而且还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从大到小,应有尽有好唉作文网注:

  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这些一次性物品不用洗、不用修,用完就扔,而且携带方便,所以有许多人都喜欢使用。又由于这些一次性的物品材料都是塑料和纸,因而价位都不高,5元钱就可以买二、三十个纸杯。在一些百货批发商店里,很多一次性筷子、塑料饭盒散开摆在货摊上供人选购。500双一捆,批发价只要6元钱。每双的平均价格只有0.012元,这低廉的价格吸引着许多餐饮业的小老板。这也就是我们在小饭店里用餐,用到的都是一次性的筷子、勺子的原因之一。

  三:浪费严重,质量参差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仅北京一地,每天就消耗一次性饭盒、筷子80万套;一年365天就是29200万套。一双一次性筷子重5.5克,29200万双筷子总重1606吨,折合[zhé]木材3212立方米。这么多的木材,都被用在看似不起眼的一次性物品上。这么大的消费量,这样触目惊心 。

  收起的数字,最好地说明了这些一次性用品对资源的浪费。据统计,上海一年所有丢弃的宾馆“六小件(宾馆提供一次性的用品)”总重量达1814吨,每年为了处置[chǔ]这些“六小件”要投入近百万元。这说明,这些物品不仅仅对生态、资源有着很大的破坏,也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这些物品质量参差[cēn cī]不齐。

  四:回收困难,难以利用

  一次性用品带来了巨大浪费,但却很少有生产厂家会直接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用品,主要原因是回收利用一次性用品的难度非常大。从能源节约的角度看,这些一次性用品严重的浪费了资源。部分一次性用品在回收利用上存在的难度,使它成为毫无用处的废品,被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由于它们大多以塑料[sù]为原料,被填埋后,很难在土壤中降解,成为了城市中的新污染源。

  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来看,一次性用品是弊大于利。所以现在许多酒店都在考虑是不是取消一次性用品的供应。 像国外很多国家的顾客住宾馆都自己带上一套洗漱用品。如果顾客不提出特殊要求,酒店将不会每天更换床单、毛巾,也不会主动提供牙刷、牙膏、拖鞋、梳子、沐浴液、洗头液等一次性用品。从1992年开始,韩国的酒店就开始不提供[一次性用品了,马来西亚的大多数酒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也不再提供[。当然,顾客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服务台去领取这些物品。但是想要彻底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很困难的。

  通过这次自我 调查报告,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真实的了解大学生生活现状,调查在校作息习惯,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提供可行性建议,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合理学习生化和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倡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以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引言: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之后,来到相对“安逸”的大学,有些同学对自己过于放纵,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塑造定型期,谚语有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为了使在大学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用一生,我们小组做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

  调查形式: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在河南农业大学的各个学院,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男生54份,女生40份。

  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随着入学时间的延长,刚入学的那股新鲜劲已渐渐的淡掉,具体表现在上课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天的起床时间越来越晚了,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的人越来越少了。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作息生活现状与事实

  从调查结果来看,87%的被调查者每天平均起床时间集中在八点(上课时间)以前。1.67%的学生起床时间在9:00以后。令我们宽慰的是,仍有37%的人起床时间普遍在7:00以前。而43.3%的学生表示每晚睡觉时间在11点以后。这个数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部分习惯赖床、熬夜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56%的学生表示上大学以后作息时间不如以前规律。对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现状持不满意态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规律的作息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以及学习生活。在这其中,网络、小说、不合理的恋爱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1. 你在最近的一周内起床时间是几点?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横向对比,多数的同学在八点上课前起床,这说明尽管一小部分同学早上赖床习惯,绝大部分同学的并没有早上赖床缺课的情况。纵向的对比,男生普遍比女生起床晚,女生比男生勤奋。

  (二).到课情况与上课质量的分析

  大学生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比较严重的迟到,逃课现象一直是学校比较头疼的教育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可就成了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实的大学生活应该包括尊师重教,上课认真。于是,学生的上课态度以及上课质量也是判断大学生生活充实度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迟到、逃课状况,学校采用点名制、教学稽查制等方法试图改变不尽人意的现状,但还是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缺乏守时观念和负责任态度是问题的根源。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最近一周翘过课的同学占56%,其中翘课在四节以上的占被调查人说的4%,而在能到场上课的同学中,最近一周内保证上课时间不玩手机,不看闲书的同学仅有16.8%,上课时间做其他事(指与学习无关的事)占课堂时间三分之二以上的竟有13.5%。那么,我们能上课又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同学又能有几个呢,由此可见,学生的整体上课情况很不理想,亟待提高。这其中,可能会有

  老师的原因,譬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但是,多数是同学的主观原因。在调查中,最近一周没有去过一次图书馆的同学有38.3%。那么我们同学的时间究竟用到哪里了呢?体育活动,上网,学校活动。

  课堂纪律和质量差是大学课程教学存在并且将日益严重的一大问题,很多大学生上课说话声盖过老师,上课玩手机、接电话,吃东西让上课的老师十分头疼,特别是上一些公选课、公共课、思修马哲之类的课程。还有就是学生上课睡觉走神也是比较严重。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较低的自律性导致了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从客观方面来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以及授课老师不够生动有趣的讲解,导致了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和打瞌睡。

  (三)课余学习时间安排

  至于课余学习时间,在被问及最近三天主动上自习的时间时,调查人群中有28%认为自己很少上自习,不超过一小时。三天累计上自习时间超过五小时的为8%。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6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课余过得很一般。那么,为何多数大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充裕,但课余生活却不尽如人意呢?很大原因就是大学生未能做好自己是时间规划,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手忙脚乱。调查也显示,只有10%的同学有课余时间规划并真正付诸实践。这些有都从一定层面反映了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也预示了合理的课余时间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九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集锦5篇

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7篇

4.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5篇

5.【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七篇

6.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5篇

7.学生调查报告集锦6篇

8.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