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纳兰词有感

2022-09-26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纳兰词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纳兰词有感 篇1

  初识纳兰的词应该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就觉得诗句好美。但,那时并不知诗句是纳兰先生所写。今天有幸读到纳兰先生的《纳兰词》,才发现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但,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而无法自拔。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

  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很多时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可是当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

  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理性的认识,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升华。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纳兰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纳兰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纳兰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试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这样呢?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开始的诚实、正直、清廉变成了后来的虚伪、堕落、贪婪、没有原则性了。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真应该像这些古人们学习、学习了,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有的人把心情挂在嘴上,纳兰的心情在笔下。我始终相信,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纳兰,你将永远闪耀在空中,虽然回忆会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读纳兰词有感 篇2

  喜获文友水之湄《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发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递送书的电话。

  认识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学,她在江山注册名拉萨的天空,那时我在江山墨香社团担任副总编兼散文主编,有幸编辑她的佳作《赏析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从此认识了这位才女并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学所折服。当即写下编者按语:“初见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痛苦的回忆。《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这首著名的词流传了三百多年。感动着无数失恋的男女,各种解读版本我就读过十几篇,然而,拉萨这篇解析文章却另辟蹊径,用独到的视觉,详实的史料,扎实的古文功底,为读者奉献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赏析文章。作者以纳兰和表妹的恋情为引线,逐句分析纳兰创作时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彻。文中插入晏几道《临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长恨歌》唐明皇《雨霖铃》和刘若英《后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衬托纳兰这首词,帮助读者理解这首词,可谓独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点是富含哲理,一扫怨妇的哀叹。初见的回忆只有爱,只有心底的痛。没有怨,更没有恨。作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并郑重的敲上责任编辑 大风歌几个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来的书,果然此篇收录其中。三读之后仍余音绕梁,拍案叫绝。

  为弥补编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笔再写些感想,虽不是锦上添花,但愿不是画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说:一直想寻一剪闲暇时光和纳兰深情对坐,尽管我们之间隔着三百年的光阴,他在时光的那头,我在时光的这头,但他的每一阙词都在我的内心掀起了波澜。也许,纳兰欲向我倾诉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语要表达,他需要知音来解读,因此,我不能错过纳兰,不能辜负纳兰,因为荼蘼花开转身就会谢尽。

  作者理解纳兰,爱纳兰。时空虽然过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阴没能隔断心灵的相通。且看开篇寥寥几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多少人为之感慨万千。短短七个字,饱含了多少初见的美好回忆,又饱含了多少人世的沧桑辛酸?这七个字虽平淡如常,却是情感最浓厚所在。一个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够重,无论今后遭遇多么复杂的境遇,总是忘不了初见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时刹那间的惊鸿一瞥,刻骨难忘。写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爱情题材是古今佳作的宠儿。饮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围城之困。寻寻觅觅,恨锁重楼,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忧伤愁绪也就无计可消除了。当然纳兰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结的模样。

  初见是美好的,因为美好所以难忘,纳兰没有描绘初见的细节,也无后人深究纳兰恋人的模样,然而,水之湄寻寻觅觅上下千年,从晏几道《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现给读者。身穿两重心字罗衣,素手轻拨琵琶,一脸娇羞,一脸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们面前,这是纳兰的恋人,也是水之湄的恋人。作者不动声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们带进一幅仕女画中,带进中华诗词的长河里。

  水之湄说:“走近纳兰才知道,这位千古伤心词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词,我的解读并不能及他深情的万分之一。”在时间的广宇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爱情的颂歌。只有诗歌的传承和千年中华文化的延续。这是人类的另一种崇高的存在方式。爱之深,怨亦深。纳兰“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纳兰的怨声或是恋人的怨声。紫禁城的森严壁垒,隔断了纳兰和表妹,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难以割断。纵然他们之间隔着森严的皇权,但他们之间的情,生死不渝。纳兰有怨声,水之湄没有怨声。初见的回忆只有爱,只有心底的痛。没有怨,更没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爱情本是一见喜的冲动,相爱容易牵手难,执手白头更是古难全。月有阴晴之缺,人有离散之恨。日复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许,因为我于纳兰性情相近,所以我以为,只有真切的走近纳兰,爱纳兰一回,人生才没有遗憾。”这是水之湄的心声。所以文章直陈心境,没有矫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达读者心肺。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文笔高雅,引经据典,赏析严谨,遣词造句精炼旷达,构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体现了一种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纳兰的知音。她为纳兰爱过、哭过、怜惜过、伤痛过,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她在纳兰清澈的小令长调里蓄着最纯真的情。在执着的创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态走在纳兰的诗词中,将生命定位在古诗词的最高点,让我们嗅到古诗词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种绽放。她满怀期待,希望将这份情感能传达给读者。

  整篇作品可贵之处是水之湄解析纳兰爱情悲剧的同时,将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脉动的历史长河之中,体现出它阔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爱情颂歌和暂新的爱情观念。赏析纳兰爱情悲剧终结的同时,却又能审视自我,观照内心的意识,无疑是对纳兰的最高敬意和对中华古诗词的最高敬意。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也是人间最美丽的相逢。真正的爱情常驻在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心里,无论他们是否白头到老,也无论他们是晏几道、唐明皇、纳兰、还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结尾处妙笔生花,空灵急转,使文章回味悠长,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许,许多年后,我们每当有感叹,就会想起当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纳兰容若一样,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见!”犹如一声长叹,又是一声长啸,把三百年后的感叹之声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荡回响。

  水之湄是很勤奋达观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着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断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风吹不散眉弯》,“走进古诗词”系列《宋词里的悲欢离合》、《秦时明月到明清风雨》、《诗经里的那些故事》和这本《倾我一生一世念?纳兰容若的情与词》。水之湄,你没有辜负纳兰,没有辜负那些鼓励你期待你的人。每个人都会渐渐老去,只有文字长存。愿水之湄在古诗词长河里走的更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诗词赏析作品,在传承中华文明的长河边点燃一座灯塔,指引着热爱古诗词的后来人前行。

  读纳兰词有感 篇3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因避太子名讳改名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其父系康熙时期礼部尚书纳兰明珠,少年得志,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得中进士,备受康熙赏识,并授一等御前侍卫,多次随驾出巡。

  纳兰出身显赫,衣食无忧,却情路坎坷。据说初恋情人被选入宫中给康熙做了妃子,后来结发妻子卢氏死于难产,而后又讨取两房,不甚遂意。也许是慧极必伤,纳兰三十岁就早逝了。后人评价他的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想必与他的情路辛酸有关。比如这阙著名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恬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念美之情,绵绵不息。

  读纳兰,不由想到晏几道,两个人的家庭出身和词风,颇有相通之处: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平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阙《临江仙》中名叫“小平”的姑凉,颜值再高,才气再盛,也只能想一想了。诗人惆怅的情怀,只怕多愁善感之人,能够品味一整个长夜。但需要区分的是,宋朝和清朝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有太多的不一样,宋词的高度,窃以为是后世不可企及的。纳兰的词,更多有“仿”“学”的痕迹。又想,如清朝文字狱之盛行,也就是纳兰这样的根正苗红,能够肆无忌惮的写点风花雪月。

  词人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词作。李清照青年时期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阙《如梦令》早已传唱大街小巷,这与她青年时期生活优渥,婚姻美满有关。靖康之变,故国不再,李清照颠沛流离。国破家亡,丈夫离世,词人对生活、感情、国家的情感体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以说时代和历史背景,决定了词人的风格。那么,我想纳兰是幸福的,虽然早逝,但逃却了家破的噩梦。纳兰明珠官至吏部尚书,权倾朝野,最后却被康熙一撸到底,永不录用。作为官二代,纳兰性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又会有什么样的词作,这些都只能是“如果”了。

  纳兰的词,好则好矣,但不是我所喜的。我更喜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得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有庞大的胸襟和情怀。如此,读则读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耳!

  诗词之道,是对美好生活的更深层次的体会和向往,是寻求美的途径。诗词之道,可歌之,辅以茶、酒,可与三五好友击节而舞。“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偶作痴狂人,不理尘俗事。酒醒黄公垆,翩然一俗仕。

  附庸风雅填一阙《如梦令》,纯属依葫芦画瓢,平仄和韵脚都是强凑,贻笑大方了:

  碧空薄云若洗,红日欲吐还留。初秋独晨练,汗水挥洒如故。惬意,惬意,且莫辜负佳期。

  读纳兰词有感 篇4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寂夜不睡,读纳兰的《木兰花·拟古绝决词》。通篇下来,却只是反复念叨着这一句。在想,这该是怎样一个历尽时间洗礼的人,看遍繁花错落,于蓦然回首间,所发出的一声饱含无奈的感叹。这又不禁让人想起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来,同样是参透了年华与世情,只一句,便问懵了苍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万般无奈,只在一个“若”字。

  初见,在时光静好的书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坐于祝英台的身旁,一声“梁兄”,“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是情愫暗生的初恋,是此生唯你的另一个我。然而,一朝楼台诀别,她为马家妇,他亦呕血而亡。当初的相知相守,抵不过命运那双翻云覆雨的手。最后的最后,只落得化身彩蝶,另世成双。

  初见,在岁月无尘的沈园。春风揉碎一池碧波,分花拂柳而来,是他的婉妹,十指交扣,不胜娇羞,他亦不胜欢喜。在那个独处一隅的秘密花园里,共一方天地,执手相对,寂静不语;寻花问柳,累卧花丛。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说的大抵也是如此吧。然而,“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纵然是举案齐眉,也敌不过一朝父母之命,于是,错,错,错!陆游另娶王氏淑媛,唐婉另嫁赵家好男。只是,十年后,他再去沈园,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再也忍不住内心凄苦,阔别十年,沈园里的青葱岁月,都化为“红酥手”里的一杯“黄藤酒”,咽酒装欢,恋人最后难免沦为路人。

  初见,在骊山的行宫。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只一眼定情,李隆基便知自己已沉溺其中了,在兰心慧质的玉环面前,他只是一个意绵绵,意切切的有情人。“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他体味到了寻常夫妻的恩爱,“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他享尽了别的君王所不能享的快乐。然而,韶华极盛,戛然而止。马嵬坡前,伊人“宛转蛾眉马前死”,只为能平息将士之怒,护得三郎早日回长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对比“若只如初见”直教人更多几分凄苦。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楼台相会,祝英台仍是梁山伯的九妹,时光定格,那么就不会再有“泪染双翅化彩蝶”的凄美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沈园重逢,没有父母之命,他仍是轻唤“婉妹”,现世静好,那么,就该不会有唐婉独游沈园,见昔人题词,犹如心血斑斑,而“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他还是天下君王,她亦还是绝代佳人。没有安史之乱,没有马嵬坡下“数丈白绫掩风流”,他们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寻常夫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那么就该不会“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字,埋葬了多少故事,又掩藏了多少无奈?蓦然回首,惘然已非那年。感觉到的时候,已回不到最初。你共我,都逃不开背后命运那双翻云覆雨的手。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

  读纳兰词有感 篇5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

  我仿佛看见容若无数次凝望雪花,无数次陷入不可一世冰冷里的模样;我仿佛听见那个从容若嘴里轻叹的“唉”;我仿佛嗅见漫天雪花中弥漫的忧愁。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我读不出他说的是漫天雪花还是他自己。快乐是什么?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它也许是穷人手中的一个馒头,也许是乞讨者手中的一个铜板,又或许是如容若一样向往的自由。纳兰容若,纳兰容明珠这个朝廷重臣的“掌上明珠”,一生都活在锦衣玉食的笼中。他逃不出的是他肩上的责任,他要做的似乎就是光耀门楣。那年,24岁的容若就已是康熙身边最得恩宠的近身侍卫,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而容若却不曾自由。世人只知他身上的荣耀,却又何曾了解过他们背后的艰辛历程,他们的命运多舛。这个清皇朝最惆怅的诗人,他想要的,也许就只是自由。像容若一样,那些不甘命运的人,只有彷徨或者奋斗。容若不曾畏惧过天寒地冻,鞍前马后的一生,他畏惧的是没有话语权的人生。

  生命的过程,对于容若来说,大概就是被束缚,想拼命逃离,却又无可奈何的过程。在那个不能自主的朝代,那些无法放弃的责任都让容若窒息。他行走于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自始至终,他都坚守着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而他却一生都没能挣开禁锢他的枷锁。他是宿命囚徒,囚禁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囚禁在他不可一世的家世中,也囚禁在他的心中。

  人生如梦,不是谁都能像庄子一样,不愿梦醒,便拒绝做梦。他的妻子卢氏早他脱离了人世的尘梦,从此解脱。而容若却还在梦中徘徊、彷徨,明白是梦,却还必须固执的将梦延续到底,不曾解脱。不愿梦醒,于是他在自酿的苦酒中,自醉了一生。他一生眼睁睁观望着朝堂之上的政治风云,却终究不能进入。那些功名,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而他,自也是无可奈何。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布袍寥落任安在,说向名场此一时。”纳兰容若终究在梦里执着的自醉了一生。

  那么,在这如梦的人生中,又要怎样去把握?是无所事事,整天嬉笑度日,还是拿起手中的笔,书写人生?我选择拿起手中的笔,书写人生。就让信念为灯,照亮人生。

  追梦的路上难免跌跌撞撞,而我却未曾想过妥协。上学期依然偏科。文科领先,数学在辗转中进步,从二百多名也已跃至一百零几名。而科学,从八十九名到二百多名又跃到一百多名,我根本无法控制这种波形状态,这一种忽上忽下的成绩。因为文科,总成绩还不至于地到哪去,但总归来说依旧没有克服薄弱科目。而七年级下册,已经是升八年级最重要的一个学期了。如若再不克服薄弱科目,那么再翻身也就难了。

  黄昏,火烧云一点一点褪去了,一轮弯月镶嵌在深沉如墨的天幕上,星星调皮的眨着眼睛。我凝望着天空,思绪万千。人生如梦,眨眼之间便是一生,我不能回忆昨天,更不能预测明天,能把握在手中的也只剩今天。无论明天我在哪里,我都会在今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试过,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努力一点明天再努力一点,一点一点积累下来就是一种胜利。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巩固,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改变现状!

  即使人生如梦,我也坚信信念是灯,可以照亮人生!

  读纳兰词有感 篇6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寂寞。伴斯人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宰相府邸,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身满族名门的贵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失落,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你并非贪慕权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隐逸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为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至情至性,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挚热忠恳地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烈酒浓情,几多惬意,然而,友人在世事变迁中,如分飞劳燕,不断地离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它们与你凄美的爱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伤痕。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千年漠北,一样的凄冷,一样的荒凉,亘古不变的是离人伤。滚滚黄沙中,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阳远去的地方。晚云若燃,你呆呆的望着,直至清晰地听到耳畔胡雁哀鸿,眼中的一切业已昏然一片。你在看些什么?“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你若是真的走的潇洒,又何苦频频回首东望?京城里的那个人,你是不是仍难以放下?曾经青梅竹马的表妹,被选秀入宫,使朦胧的蓓蕾凋萎了。辘轳金井,落花红冷,伊人已远去,“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只留下你在簟纹灯影里的声声叹息。当婉丽柔美的卢氏来到你身边时,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温暖了你怅惘的心。“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红菂桥边,轻轻牵素手,缱绻和幸福溢满了英俊清癯的脸庞;渌水亭畔,双双身影留连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红袖书香里,年轻的心若朝阳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娇美的妻子却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顿时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气里,你泪流满面,心痛不已。一片伤心画不成,再也没有被酒春睡之重,没有了赌书泼墨之香,上苍啊,你可听到纳兰公子的痴情心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曾经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却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别离,如今这温暖的爱情,也终于烟消云散了。纳兰啊纳兰,你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空漠与茫然!厌倦了仕途与侍卫生涯,富丽堂皇的贵族相府犹如羁绊牢笼,无边的落寞与孤寂,充斥着迷茫困惑的心,断肠回首处,偷零的,岂止是泪?

  你终于一病不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只有在梦里,才能让这颗与生俱来的诗人性灵,得以无际飞翔。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三百年来物逝人非,唯有这《饮水词》流芳后世,它所散发出的词人那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换来了千万“异代知己”。

  一个人在心境澄静的时候,心里的话才会顺畅的淌出。心里积存着排遣不开的郁结时,寄情于某些东西,干净得像一面镜子,反而会感到解脱。你在一个无形的枷锁里燃烧尽了自己一世才华。“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所以我宁愿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个华美的谢幕。

  冷香半缕,繁华一瞬,你是人间惆怅客,不如归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万重……

  读纳兰词有感 篇7

  他一直受皇帝的宠爱,他的父亲又是权倾天下的大学士明珠,他的俊彦性格更从无在官场树敌之事,就连宫中的奴婢也喜欢他,热爱他,开他的玩笑。但是,他依然疲倦,他卷了,累了,渴望退下来了。就象天空虽然广阔艳美,但不会被鱼儿所羡。他要辞官,他要去寻他的红楼,但红楼又在那里,梦又在何方?“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那么,他所思念的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红楼,还是一处虚拟的红楼。流芳百世的红楼梦,令人叹息的人生百态。正如康熙所说的:这就是容若人生的翻版。他有可遇不可求得的爱情,他有出色的文采武功,他是真正的八旗子弟,他生活无忧,管运通达。

  可是,他不快乐,他的心游离在喧闹之外。最终,他在风华正茂之时,匆匆离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消魂--纳兰容若(有的感情我们很好理解,但对容若或是以他为代表的古人--为什么一定回爱上自己的表妹呢?呵呵,不解啊。)“昏鸦尽,小立恨因谁?”秋去冬来,夕阳西下,寒鸦空掠,容若一个人站在曾经是他“家“的院子里,想着那个他一而再,再而三错过的女子,甚至,是那个此生注定无缘的女子。他们的爱情太累,注定了只有在昏鸦飞尽的黄昏,一个人冷冷的站着,不想去管,也不想去想自己就这样站在黄昏里究竟是为了谁?或者说,自己是在爱着谁,还是在恨着谁。但是,他是真的恨吗?恨他的心上人就这样将他们的梦砸碎在这个曾经的家里吗?不是的,他只是在感叹,感叹命运同他的人生开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与他的志向相反就是注定了他为了他的出生必须放弃他所爱的一切,包括他的心上人-沈宛,他知道他们的缘分以尽,他只是无法忘怀,因为他太在乎了,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无能为力,他已经累了,纵然他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在这个他不爱的世界里,唯一能带给他快乐的玩偶他都保不住,他还能爱什么呢?他又如何去恨?恨自己,还是恨现实。他只有站在那,静静的回忆,将之与真实的快乐的江南重合,而后,又让冬日的冷风吹醒自己,或许,最好是能把自己吹到江南,吹到她的身边吧。这是一个典故,讲的是荀奉十分爱他的妻子,有一回他的妻子在寒冷的冬天发起了高烧,他就把自己全部的衣服脱了,跑去庭院里的冰面上爬着,等自己冷透了又跑回妻子身边用自己的身子贴着她。

  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死了。他也在之后追随爱妻而去。[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引自《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荀粲情深》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典故,本义是讽刺男人不该这样痴情,但用在容若的词里,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因为容若认为这样的爱虽然不理性,但是却可以表达他的深情,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的爱你的决心。我愿意用我生命的所有来珍惜你,爱护你。在容若的词里,我总是可以看见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以如此艺术,形象的手法展现在眼前,不得不佩服他的用典手法精湛。还有就是他真实的情感流露。这些无一不打动着我继续读他的词。在这首掉亡词里,他是在思念妻子卢氏,词中句子都透露出他的悲伤。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钓成的孩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失去了他唯一的玩伴。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先来个名词解释:“谢桥”是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还有就是与心上人相会之地。这首词读来有一种无奈的凄凉之感,凄凉的彻夜无眠,眼看着灯影变换,渐渐成为了一个消瘦的人影,到后来,越来越凄凉,就越来越无聊,醒着也无聊,醉了也无聊,那干脆就思念一下远方的佳人吧。可是,对于容若来说,这又是怎样的无眠与无聊呢。为了什么。要怎样解决。难道真的是相思吗。何人让他相思无眠?难道是在谢桥上遇到的那位佳人,还是他在谢桥上遇到的相会的情侣让他起了相思意,而那位谢娘又让他想起了过往的感情。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纠缠了他整整一个夜晚,同时,这似乎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素,一种矛盾的心理,有自责,也许也有自朝吧。因为自己竟然被这些莫须有的事物所折磨,还偏偏会产生这样无奈的思念,毕竟,这世上自己能思念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自己又怎么会这样呢?或许,是陷入了回忆吧,只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刻意被掩埋的感情。当我们已经在新的生活轨道里渐渐生出了习惯,有时候,也难免在不经意间镜子里照见了从前的影子。那一刻,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恩,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待在一个角落里,你是否会一刻不停的找我?)典故。

  今天看了两个关于古代美男子的典故,当然也是容若词里面的啦。第一个就是“沈郎腰”相传在南朝时,美男子沈约在一次书信中提到自己日渐清瘦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它的习惯用法便成为了沈郎腰或是沈腰。还有古人对情感的表达甚为婉转啊,比如说前面的约会在谢桥。现在又把自己思慕的女子遥比天上的仙子,即符合古人的婉转情感,又把全诗的意境拔高了不少。此比有:玉清宫最后还有个《侧帽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啊,它的典故就更神奇了。

  这是北朝独孤信的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大为时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独孤信要急忙赶在宵禁之前回城,并没有留心到这个小小的细节。等到第二天,城里却突然出来一件怪事:满城的男子们尽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这样,比风吹得还快。我觉得这个于现如今的时尚有得一拼,不过如果现在满大街的人都穿成一样,恐怕又有好多人要不习惯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们都怕撞衫,毕竟和那么多人穿成一样的,时尚就不再是那么经典的时尚了。

  读纳兰词有感 篇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

  朦胧中,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寒风,肆意的凌虐着这腐朽王朝的一切。百花谢时,一树红梅犹傲立于风刀霜剑之中。你的存在,让已黯淡了的火光复燃,点燃了整个寒冬。

  生在皇族,命运多舛。无心仕途,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爱妻逝世,挚友离散,最终却英年早逝,留下三十光景的辉煌。帝王血亲,一表人才,年纪轻轻便博得皇帝赏识,做了贴身侍卫。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别人眼里,你是令人羡慕的幸运儿,即便如此又怎样?你的心,既不属于黑暗的官场,亦不属于物欲横流的世俗,可又属于什么呢?你淡泊名利,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你的词,更多的浸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孤寂,透过指尖传来的,可是无人理解的痛?知音就如此难觅……

  窗外,红梅点点,摇晃着。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曾几何时,斜倚花屏望窗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开来,一袭青衣,轻荡着秋千。一只蝴蝶,从脸前飞过,倩影跃下秋千,又去追那蝴蝶,徒留下秋千摇曳。那夜,佳人选秀入宫,你却只能望着那远去的背影,吟罢《调笑令》。乾隆接过红楼一书,却也只能叹道:“此盖明珠家事也。”“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银辉,照亮了案牍上的红笺,雨打芭蕉,谁再与劝孤酌?

  孤灯残夜冷香销,半月竹声书灯明。又是一夜不眠时,风萧雨稠冷衾薄。欲书信寄玉清人,点墨欲落从何续?明月应笑人心痴,来夜清辉肯重与?

  窗外,红梅凋零,在风雪中孤立着。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可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可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夜深千丈灯”催生的可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风雪交加的人生路,故园又在何处?江山满目兴亡,往事最堪伤。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这建功立业之心,却只能借于儿女情长而抒。

  窗外,一树红梅散落一地红,雪纷纷,犹不畏,缕缕清香,氤氲萦绕。那辉煌而又黑暗的大清王朝,你的存在,如梅,如荷,如月,留下了一段段真情,如流星划过夜空,照亮了那一瞬。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纳兰词有感 篇9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读纳兰词有感 篇10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题记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一些人说:纳兰性德的词句不太有深意,且多困于儿女私情。

  我却不以为然。纳兰性德活得真切,待人更是情深义重。我爱他的词,更爱他字里行间的情。这情伴着我时,仿若手执玉兰,一路走,一路开。

  “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早期的纳兰,仕途坦荡,生活美满,与其妻卢氏琴瑟和鸣。此时的“纳兰词”,轻松愉快。写的竟是攀条折荣,遗以相思的思恋。我读着他与他的“蝉鬓”;他与他的“蛾眉”,只觉得心中最为柔软的弦被一阵阵相思奏出和谐的曲调。我起初就是被这温柔与婉约所吸引,只看见浅层的欢喜。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妻子病逝,纳兰可谓心灰意冷。人虽未老,却已经开始伤心了。此时的“纳兰词”已初显悲伤。我读着他与他的“断肠”;他与他的“泪纵横”,也发觉,心绪被牵引至赌书泼茶香,归期信如潮后,又被带向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我又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他的无奈。时时困扰着我的“何处觅知音”,也在纳兰这里,找到了容身之所。

  “莫对明月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不知不觉间,纳兰已如离群失伴的孤鸿。只能以拟写书来排遣自己的寂寞。此时的纳兰,已深感“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他深知,再也找不回过去的杏花微雨,只能泼尽笔墨偷拭青衫泪。我读着他与他的“长叹”;他与他的“飘零”,总觉得,没有了之前的激烈,那也许是多次宽慰自己无果的平静。我那不值一提的同情,又怎能施予这样的纳兰。我开始触碰到更深的,关于纳兰性德的心事。他是人间惆怅客,以笔墨为药,用文人的方式自医。我掀开他明媚的过去,看到了他清冷孤寂的现在。那种莹莹子立,才更让人着迷。

  立身于如今的繁华都难免生出几许孤独。更不用说与我们相隔遥远时光的纳兰。人们只争相吟诵他的饮水词,却少有人探寻他的心事。他没有苏轼的豪迈,没有李白的洒脱。但他的这番恰似亭亭玉兰清清冷冷的温柔,散发的幽香,却足以慰这风尘。

  我被纳兰的婉约温暖所吸引,最后却着迷于他的清冷孤寂。我解不完他的心事,但我可以沉浸其中,尽情感受其中的真挚。

  纳香吐兰,性孤德芳。

  我希望这玉兰可永执我手,常开不败,花香满径。

  读纳兰词有感 篇11

  最初接触纳兰,是在小学的语文课上,“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当时对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他的名字好怪,而且对于在诗句中描写的“夜深千帐灯”是为了反映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切,夜深了将士们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无法入眠并不十分明白,只是一个单纯的场景描写,为什么要过多的去剖析甚至曲解它的意思呢?

  后来,随着年纪慢慢增大,我渐渐了解了纳兰的生平和故事,也逐渐明白了也许哀伤凄切、痛彻肺腑正是纳兰诗词的风格,也是由于他多愁善感的性情,才让一些无情的事物拥有真挚自然的情感表露。

  纳兰的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纳兰看似出身高贵,可是也是由于这样高贵的出身为纳兰的`人生附上了无法摆脱的枷锁。出于贵族的纳兰也许应该立志于政治,可是他生性不在勾心斗角,如果纳兰是个性格豪放的武将,他也许也不会寡郁结病英年早逝,可惜他性情生来忧郁,翩翩公子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免多了一些常人难有的情结。

  《纳兰词》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诗莫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了。在一次偶然我听到有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最开始的开心是起于一个人,最后的苦恼也是来源于同一个人了,最初见面的惊艳早已不复存在。或许这句诗或多或少有一些这种意思,可是我总是感觉这样解释似乎并没有将这句话的灵魂表达出来,或者说,这样理解过于简单粗暴了。这句诗的点睛之字在于“若”。若,假若、如果。这个字对于纳兰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是纳兰的亡妻卢婉君生前告诉纳兰的。卢婉君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难得的才女,两人在卢氏逝世前经常共同写诗吟诗,他们不仅是举案齐眉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卢氏问纳兰世上最悲的字是什么,纳兰不知,卢氏随即说道,是“若”这个字,因为一旦若这个字出现,就代表了无尽的悔,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回到原来了,也不可能达到心中所期盼的假想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许就是在表达从前的快乐不再,如果能够像以前那该有多好。纳兰生性温柔,他又怎么会和妻子或者爱人争吵不止最终闹得两败俱伤呢,他的苦恼大概也是由于外在原因无法和想见的人见面吧,或是妻子难产离世阴阳两隔,或是迫于职位需要纳兰远赴他乡,才让他写下如此清冷悲伤的诗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片面之词,还有许多理解是结合全诗纳兰在感叹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可如果纳兰本身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伤心事又怎么会有如此深的感悟呢?也许这就是诗歌的美丽之处,一句简单但又婉转的诗句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寓意。

  纳兰许多关于抒发客居他乡孤苦伶仃的词句,比如“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又比如“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纳兰的词中并没有过多抒发对国家的情怀,他的敏感、细腻、多情并不允许他把视野放到如此宏观的角度上。他也并不是能放下一切去闯荡事业的存在,他更希望能够在自己留恋的家乡有熟悉的亲人平平淡淡度过一生。有人浪迹江湖,有人寒窗苦读;有人阿谀奉承,有人早已麻木;有人家财万贯却还失声痛哭,有人半杯酒便再无贪图。这几句话里似乎有着纳兰的影子,从小安于本分,文武双全,麻木于官场的勾心斗角,出身高贵却并不想在朝廷中争抢什么,只是希望能有和自己搭调的赏花吟诗的日子。

  有人说人们对纳兰过誉了,也有人说纳兰太多愁善感了。多愁善感的人物最属林黛玉了,其次就是纳兰,一个出现在小说中,一个却是真实的存在。可正是纳兰的多愁善感,才让他留下这些感动了时空的诗词,他和他的作品也确实值得人们反复琢磨品味。

  读纳兰词有感 篇12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有过多少英雄金戈铁马,征战沙场;多少才俊风流倜傥,文采斐然;多少谋士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耀眼的光芒划破长空,书写一段段传奇故事。

  最近读纳兰容若的词,又激起我的感叹:好一个翩翩贵公子,好一个多情少年郎,好一个传奇人物啊!

  纳兰的人奇。纳兰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在天生贵胄的家族中纳兰家族在当时显赫一时,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个富二代,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已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身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富贵唾手可得,而他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纳兰的才奇。词这门艺术发展到清代,出众的词人并不多,而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年纪轻轻就可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可小觑。更奇的是,他是满清贵族,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这也让同时代的文人情何以堪哪!纳兰的词真。读他的词,如阵阵清风吹拂,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

  他的真情流露,也能窥见他的哀愁,他的无可奈何,他的隐隐痛楚。欢乐后隐藏的苦涩心情又有几人真正能懂。和花间词的华丽相比,他的词多了一份清秀。明代哲学家张岱说“人无痴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人无癖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对世间对万物有情有爱才算人。有了深情,在面对心灵的选择时才会走向善的一边。真、善、美是一起的。试读纳兰的《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淸霄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三百年来,多少人还是会用这句话说出心中的感叹。无论这首词是在咏叹爱情还是描写友情,这一句代表了纳兰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甜,那样真,那样快乐,该多好!一个渴望着真,憧憬着真的多情男子形象跃然于纸上!再看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的往事,在当时看来,很平常,只是,世事难料,人生际遇风云变幻,当日的寻常已是今日的不可得了。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之所以如此推崇纳兰,是因为纳兰是真性情的人。

  纳兰的情真。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纳兰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他与妻子卢氏伉俪情深,可惜,爱妻早亡,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卢氏的死亡阴影中挣扎出来,这段时间为亡妻写下大量的悼亡诗,祭奠二人曾经的深情。读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其满心凄苦,满眼迷离,哀怨缠绵而又发自肺腑,真切自然,虚实相间,绝无刻意雕饰,极为质朴感人。此词是容若悼亡词中的绝唱。堪比苏轼所做的同样感情真挚、笔力深沉的《江城子》一词。又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反复回味,百味杂陈,作者心中波涛汹涌的愁绪仿佛弥漫开来,把读者的心也弄湿了。思念无法停止,相思痛彻骨髓。容若的心被痛苦浸染得太久、太苦,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无人能懂。没有经历过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恋与痛失吾爱的悲伤,无法明了纳兰的苦。

  纳兰的传奇人生,让人感叹;纳兰的词,让人欲罢不能。

  读纳兰词有感 篇13

  残血凝辉冷雪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题记

  晚秋,梧桐落叶,萧瑟寒风,我沐浴一丝和煦的阳光,读完了《纳兰词》,是惆怅,是感慨,亦或许是惋惜,像晚秋里的落叶,无影无踪,无声无迹,就这样悄然落幕。“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

  晚秋的雨,是悲凉的,是孤独的,是冷漠的,那一场场雨,似一种种情,那是容若对卢氏的情,那是容若对相逢知己的情,一场雨,一场情,造就了容若的伤,造就了容若的忧,造就了容若的孤独。“伏雨朝涵愁不胜,那能还榜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晚秋的夜晚是干净的,星辰闪耀,有容若寄托的情愫,有容若寄托的思念,顾城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容若或许会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我的思念。”或许星空一夜的邂逅,定是容若难忘的回忆。“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藷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晚秋的水是澄澈的,秋水荡漾,漂向远方,飞鸟划过,不留一丝痕迹,晚秋的水就像容若的心,平静淡泊,在那个追求功名利禄的朝代里,容若选择隐居出世,就像他的《金缕曲》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暂觅个,柔乡避。

  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来,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缥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恨,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都在。

  容若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孤傲,浪迹天涯的才子;一个痴情,静候佳人的痴情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容若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们无法揣度,容若心中的所想,我们只能祝愿容若找到他的佳人。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后记

  读纳兰词有感 篇14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进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形收留得恰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跟着这场秋雨飘进收留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暖暖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收留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看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收留若更是把人生汇进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怀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斯柔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进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吊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收留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进睡。

  读纳兰词有感 篇15

  初读纳兰词,不禁感触,这位自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才子望似得到了众人眼中所有的快乐,但,他真正快乐过几次?

  纳兰收留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多情而蜜意,风骚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他的死,留给众人的却是说不清的惆怅。

  之前一直很好奇,像纳兰收留若这样一个才子为何会怠惰于仕宦生活生计,直到读了《减字木兰花》,我才找到了我心目中的谜底。

  纳兰收留若家世显赫,但在皇权的压迫下,他不得不眼睁睁地望着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往选秀,一进宫门深似海,从此形同陌路,无法相见。他感触感染到了刻骨的无助,他无法留住表妹,他深知自己爱的人就在那红墙之后,但他却无法迈入那个守卫森严的院落。只能仍由爱情的花朵在皇权下枯萎……

  在打通喇嘛入宫后,却由于怕被人发现。只能相逢不语。轻轻拔下玉钗,在归阑轻叩,玉钗轻响,你知我知。就这样,千言万语,化作钗头脆响。这就是他们最后的相见。假如纳兰收留若早些预料到这个结局,他会不会不顾一切冲开人群,与她说一句话呢?

  当他日后跟着百官三跪九叩时,定会想起他儿时的玩伴,终生的爱侣就在这宫闱深处。诚然他亦会想起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痛苦,又怎会对仕宦生活生计专心呢?

  纳兰收留若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写词,文如其人,神秘莫测,让人说不出毕竟是喜仍是悲。然而,只要你可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可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收成很多。

  这便是纳兰收留若,永遥经典的纳兰词!

  读纳兰词有感 篇16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读纳兰词有感 篇17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如此至情至深、珠玑透骨,动人心弦的诗词出自“国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之手神笔。他笔墨函砚,吹花嚼蕊,诗词缠绵悱恻,其代表作《花间词》是那个时代最华丽、最璀璨的瑰宝。出生于权贵相府的纳兰公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品格高雅;十八岁中举,善骑射,精搏击,是满族正黄旗御前一品侍卫,然而,他武将的骨子里却彰显出一个多情文人的情怀。金价华殿钟鸣鼎食没有使容若感到快乐,反而成了他最大的负累。他一生以风雅为性命,落拓无羁,结交世上落落不合的布衣文人。容若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果可以,他愿意逃离紫禁城的樊笼,远离尔虞我诈的世俗,只做一片云,与心爱的女子在自由的天空相守,看日升月落、看沧海桑田,用深深的爱念、风雅的诗词将珍珠般的岁月串联成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然,造物弄人,短暂人生,几多浓情,终是被这世事吹散,多情词人容若是用生命在歌咏凄美爱情!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风翘。”:出身于相府的容若天资聪慧,少有才名,正值青春年华,表妹雪梅走入了容若的内心世界。表妹因父母去世投奔至舅舅家,表妹雪梅人如其名暗香疏影、冰雪聪明,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容若与表妹一见倾心,情窦初开的青年尝到了爱情的甜蜜,那段日子两人一起读书作诗词无比幸福,一双壁人已相约厮守生生世世。然而,天不遂人愿,父母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竟残忍地将表妹送入宫中,他们的缘分终止在深深宫门阖然紧闭的那一瞬,命运残酷竟将相爱的两人生生分开,再不能相见,所有美好的期盼终成泡影,他不得不面对的是“烛花摇影,冷透疏衾”的孤眠之夜;陡然生出深深眷念,一曲长歌,一阵清风,都可以是思念的理由,从记忆缝隙里漏出来的字眼,成了他的词、他的魂、还有他的心,他刻骨铭心的初恋注定落花流水随风去,容若的相思沉重如雪,久久无法释怀。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上天是公平的,为你敲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为你预留了坚如磐石的希望。容若是幸运的,在痛失表妹后,竟在封建包办婚姻中遇到幸福。他的妻子卢氏聪明贤淑、温婉善良、情深义重,契合了容若爱情与文学上的双重渴望,成了他的无双伴侣。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甘如饴蜜。悠悠岁月,安稳静好,有卢氏的地方,便是容若的天堂。或许夫妻太过恩爱,就连老天也嫉妒了,一生的红颜,百年的挚爱,命运之神只给了他短短的三年幸福,竟残忍收回,任容若“清泪尽,纸灰起”,妻子抱病绝尘而去,他再次经历了与爱的人生死两茫茫。他满腹酸楚,悲痛欲绝却是无处排遣,只能将无尽凄苦倾注于笔端,泪痕总比墨痕浓,那美丽的文字便承载了他更多的生命内容,将那无尽的相思和哀伤,留与人间。这是属于容若的、精致的、唯美的哀伤,如杨花,片片是清愁;似细雨,点点是离人泪。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江南人杰地灵,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容若钟爱之地。当乌发白衣的江南才女沈宛翩然而至,宛若一个盈盈的梦,就这样出现在容若的生命里。真可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一个风度翩翩儒雅沉稳,一个娇艳宛尔如梦似幻,在诗意浪漫的江南一见钟情,愿意用生命中最娇艳璀璨的年华,来完成这段爱情相守的诺言。无可避免她们的相爱遭到了家族的反对,明相府是断不会接受曾浪迹青楼的女子,容若只能将沈宛安置在外。他庆幸历经沧桑的自己还能拥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红颜知己,他爱沈宛的冰雪聪慧、善解人意,更爱她对自己的款款深情。谁曾料,命运竟是这般残酷,不容许人生出一丝一毫的妄想,他们的静好年华只得一年,缘分竟然那样浅,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毕竟曾深深地相爱过。命运造化弄人,沈宛终将成为容若生命里最后一段铭心刻骨,凄美哀伤的情缘。离别后,多情善感的容若身体每况愈下,时隔不久便英年早逝。剔透洁净的容若是误入凡尘的一株绝世莲花,夺目绽放后,终将凋零,令人扼腕叹息!

  一首词,是容若一瞬的心城;一卷词,则是他一生的痴情。若人生中所有的相见亦或是相爱,只停留在那一刻——只有初见的欢喜、甜美、心动的感觉、天气宜人、鸟语花香,一切都刚刚好。然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是经过凄怆后的感悟。趁着岁月未晚,时光尚好,翻开一阙纳兰词,品味他的悲喜,穿过时空和他的灵魂不期而遇,这该会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佛说:苦非苦、乐非乐。情由心生,境由心造,物由心转。愿我们以一颗豁达的心胸看待世间,撷取尘世纯净的善意,忘却人生之路上的点滴坎坷,则会发现人生是这般美好,生活是如此绚丽多彩!唯愿一切如初见时美好!以下分享一阙纳兰容若的名词与大家共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 《木兰词》

  祝书友们新春佳节快乐!

  读纳兰词有感 篇18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纳兰容若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他生于富贵却满篇哀感,他身处花柳繁华却游离喧嚣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为情所累,风华正茂却又匆匆离也。

  很多人会用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来悲叹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却原来的意思情境。这首流传的《木兰花令》常被人作爱情诗来读,然而这首词却是一篇拟古决绝词、谏友词。这首词送的是顾贞观,却又含蓄地传意于沈宛。

  连拒绝感情也拒绝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有如纳兰容若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恐惧酝酿了感情后的分别,宁愿茕然独立,了然一生。这正是纳兰容若笔下“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旷寂寥。

  我国古代词人说愁不外乎几种意境: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纳兰容若的愁却独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的悼之凄绝,亦沾染了“君来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的旷然豁达。

  白驹过隙,人变了,时代也变了。社会变迁日新月异,谁还记得古意中那回首烟波十四桥的词韵。

  正如纳兰容若的陨落一般,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于我们来说,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区依旧薄雨浓烟,一把纸伞的隐约倩影;每年的秋季,枫叶依旧似火,跌入泥泞后,却再也无人拾起它,题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诗;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鲜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飘渺故事。

  读纳兰词有感 篇19

  “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纳兰便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很多人在纳兰身上读到理想的自己。读纳兰词传,读到的纳兰自然不可能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纳兰,我想,我所读到的是经这本书的作者诗化了的纳兰,更是我心中的独一无二的纳兰。

  我没有去读多少文学典故,也没有去读多少修辞特色,单是细读文字背后纳兰的一颗真心,便已足够我消化。这本书也编得极有特点,所谓“词传”,是词,也是传,是以纳兰词来传纳兰一生传奇。作者的本意多少与我相合,不为文字为性情。这也是我从众多关于纳兰的书中选择了这一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的传记,总是将人物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定论详加叙写,一板一眼,娓娓道来,又或者加些戏剧效果以显示人物的神奇。而这本纳兰词传却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纳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词为主线,展开一幕幕词中景,剖析一缕缕词中情,以细腻而又如诗如画的笔触带我们恍然入梦,入纳兰缁尘京国的繁华生活、见纳兰饮水自知的真情真性。

  在词传里,我读到纳兰的超逸才华。读其词,自然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一直认为,词不同诗,它本该是温婉的,可以不如诗那般为国为民、豪迈大气。因此我固执地认为苏辛词太过豪壮,尤其是辛词,豪而生悲,欠缺韵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柳永词,俗则俗矣却是真情真性。可是,词之路越行越窄,到后来,空有辞藻华丽,满目典故,少有真情。这大改变是王国维所说“汉人风气”。读纳兰词,便如在狭窄的词路中寻到一抹亮光。纳兰这清初第一词人,也是词路上继往开来之人。除填词外,纳兰还主持编纂了《通志堂经解》,更将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与渌水亭诸友的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这“杂识”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诸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在词传里,我读到纳兰的缠绵情怀。词传中写纳兰与表妹、与妻卢氏、与妻颜氏、与才女沈宛之间的缠绵情爱。其实何必纠缠考证,考证历史过头了就变成了挖古代明星的八卦,何必如此。只看其词其情,一个:“真”字能感动读者就是好的。最忘不了的是那首《寻芳草·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

  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在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情真性。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交布衣文人,与他们纵谈文史。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等,皆是品格与才华并重之人。只为顾贞观两首金缕曲,救吴季子生离宁古塔的事更是其真情真性的流露。这个性情中人,只道自己是缁尘京国一狂生,只慨叹“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其文记其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可堪一读!(陆逸)

  读纳兰词有感 篇20

  世人都知纳兰容若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词相似的惆怅男子,拥有一段三百年来引无数后人折腰的传奇故事。

  对纳兰容若的好奇,让我下定决心从咪咕中信书店买下纳兰容若词传。打开书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迟疑,慢慢的跟随笔者的脚步,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想到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木兰花令》,没想到竟是出自纳兰容若的手笔。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而人生若只初相见道尽前人所未到,倾倒众生。现在被无数少男少女引用的爱情诗,被无数言情小说拟定为标题。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涩的。

  而《长相思》这首词,与以往纳兰容若温婉凄迷的词风大不相同,他将关外风光描写的如此旷达。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真切自然的描述漂泊在外、身处异乡的骚客,梦回家园的意境。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温婉心地,均彰显了纳兰容若对生活细致观察,以景色传递浓浓的思乡情怀。

  试想这样一位才情万种的少年郎,是如培养成长成才?众人皆知纳兰容若的父亲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经常读书,但对藏书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兴趣。他并不没有给儿子太多时间读书,而是每日督促儿子学习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亲的书房像是五彩缤纷的糖果乐园。那些汉人的史书深深的吸引着他,历史总会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而纳兰容若将自己的疑惑与见解书写成一首又一首的咏史诗。现实中的父母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让自己孩子读书,而忘记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一本好书,胜似交一位挚友;读一本好书,胜似领略大好河山;读一本好书,胜似穿越时空;读一本好书,胜似找到一位良师益友。

  读纳兰词有感 篇21

  往事,已随风而逝,不知所踪,只留一些残留的碎片。有些人,也早已远去,其实,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但那人,却从未被淡忘。纳兰容若,生于梅花开放的时节,他风流倜傥,却无奈人生太过匆匆,就如昙花一现。

  他的一生,出现了三名女子,一个是青梅竹马的表妹,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妻子,而另一个是伴他走到结局的江南才女沈宛。他和表妹,就像林黛玉和贾宝玉,无论怎样深爱彼此,最终也只能是形同陌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与她的妻子,原以为可以厮守终生,却无奈,相爱之人,阴阳相隔。他与沈宛,从一开始,便注定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寒疾,还是让纳兰与世长辞。

  他是满族人,却有着江南人的细腻。他的人生本可以无忧无虑,然而,命运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他没有丰功伟绩,但若没有那一段段生离死别,也许,他的诗词就不会为人所传,而他也早已被渐渐淡忘。

  读纳兰词有感 篇22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月到西南更断肠。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爱其词,痴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著作,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绵。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场,不善于官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值得回味。

  读纳兰词有感 篇23

  我说与纳兰是故人,确实有些惭愧,只能说是与他神交已久。第一次认识他是应该是在高中课本里,他那一首“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我背的第一首他的词,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个男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感觉在当时满汉分明、君权之上的桎梏下,他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侍卫能够为下层兵士着想,觉得他特殊。

  之后认识他是听说了安意如的三本书,至今为止这三本书我都没有读过,安意如选择两首词中的一句作为书名,分别是一头和一尾。两句词平淡如水,但却那么真实。阳春白雪势必会曲高和寡,平淡的句子才能勾起共鸣。“

  《词传》(《纳兰容若词传》简称《词传》)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串串在现代看来比较陌生的名字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当然,还有走入容若生命中的女人:发妻卢氏、沈宛、还有史上未曾传名的表妹。容若并不是纨绔子弟,他的生活简单的就像水一样。但他对于爱人,对于知己,却如烈火一般,投入全部真情。在那个没有被名利浸泡过久的社会中,人心单纯,容若没有受骗。

  《词传》中收录了容若大部分词,很惭愧我没有能力一一背下。读罢全书,闭眼微微回想,发现能抓住的只有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一句仍旧平淡如水,如果说是否运用赋比兴之类的手法,我想应该就是用典吧。典故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这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女词人。在《金石录》中李清照曾经谈及与赵明诚赌书的经过,我想在这段文字的时候,赵李二人是甜蜜的,因为爱人就在眼前。但容若引用的时候是苦涩的,那个与他赌书泼茶的女子与他阴阳两隔。命运确实像一个顽童,他总是在人们体味幸福滋味的感觉达到顶点时匆忙结束,就像成容若,亦像李易安。

  我想,容若在写这句”赌书消得泼茶香“时,一定是充满回忆的,力透纸背,夹杂着幸福与幻想,并且写完之后一定搁笔体味,在自己营造的梦境中徜徉。如果灵魂可以脱离肉体,那么此时它一定已经飞向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有她的国度。我们继续吟诗、品茗、赌书,一起中看日出月落,一起看花开花败,一起……当他用手想触摸她真实的容颜之时,却发现,这只是影像。梦醒了,但他的灵魂却留在了那个国度,留在那个女子身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是世人美好的愿望,容若很幸运,他得到了一人心,这并不是在阶级压迫之下的强制行为,这也不是强制能得到的。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他只幸福了一个夏天。有人说只需曾经拥有,何必天长地久。但人是贪婪的,还希望片刻的幸福可以永远定格。容若幸福了一个夏天,剩下的十余载生命便有了新的使命——回忆这个夏天。用十余年来怀念一年,我想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都会呈现在容若的脑海中。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过程!科学家说忘记一个人需要七年,因为七年人的细胞会重新换一遍。但容若至死也没有忘记发妻,因为他爱她已经渗透骨髓中,融入进血液里。

  之后,他选择了信佛,念佛,用消极避世的心态去混剩下的时光。在那之后的年华中,他官运亨通,并且被康熙皇帝所宠爱。但那个时候的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不会再有灵性,当然,也不会再有生命。

  我与容若的神交,只是建立在仰慕的态度之上。这个人,有才,有情。我所欣赏的,是他的情。这不能叫忠贞,叫缱绻。

  读纳兰词有感 篇24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读纳兰词有感 篇25

  打开《纳兰性德词传》一股墨幽香怡然,容若犹如从远方来的友人,叙述着他的故事。每生命都有自己的性格,即使在最低的温度里,也绽放着冷峻的花。那是雪之花,“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它的美艳,是绝世的冰凉和寂寞。它自天降,以最华美又不可思议的姿态临世,它来去都那样坦然清澈,何曾真正眷恋凡尘种种?它是花,却“不是人间富贵花”。

  不单是雪,人亦如此。

  纳兰性德,在狂野的血统之下,涌流着不可方物的哀感顽艳,于骄人富贵之中展现着出人意料的忧伤姿态,于生命绝美之处猝然凋零。

  情在不能醒。

  和我们一样容若的青春激情,彷徨。“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在那合欢树,容若与婢女寒花相恋,初恋总是美好,憧憬的。曾经的青春情感的彷徨不定,那种等待,那种焦灼不安,那种渴望中的恐惧,恐惧中的渴望,几乎占据了暗生情愫的青春心灵的全部。可那又如何,正如故事的结局,这一场不合身份的恋爱以寒花出家,青灯苦雨相伴为尾,那容若呢?他孤寂的情怀中,心去了更遥远莫测的天空。

  容若的一生不是顺畅的,他的病连累他一身,第一次的挫折——殿试前生病卧病,十年寒窗苦读,一夕毁于一旦,为了“填补心中愁苦”容若服从了父亲明珠的安排与卢氏结婚,“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卢氏温婉顺从,她让容若心动,曾赞她“我有谢娘,如何不能?”在荷塘边吟“水去榭同携唤莫愁,一天凉雨晚来收。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花枝是并头。”沉寂了3年,容若中甲,可等待他的却是与卢氏的告别,卢氏生下容若第一个儿子就逝世了“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为官,与玄烨同年的他成了御前侍卫,他并不想啊!他的叛逆与抱负不承许他这样,可又如何?他迎接了无法抗拒的新生活,“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多少凄楚荒凉?

  容若一生爱江南,那小桥流水人家之景,在他遇到了红颜——沈宛。“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然而,绿水亭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在卢氏逝世8周年忌日,容若随他一生最爱的她去了,他的病连累他一生啊!这一年,31岁的容若用尽最后情感写下:

  “剑上飞花凝泪痕,蔷薇落尽已三更,听箫深院月黄昏。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成哥,累了。

  沿着漫长的时光蔓生的传说,我认识了纳兰容若,他的一生如平凡人一样,没有大波大澜,只是悄无声息地绽放他的魅力。他渴望不凡与激情,可他的家庭让他选择忍,他服从不代表他的儒弱,而是别样的伟大。他信手的一阕词就能波澜我的世界,看漫山的烟火盛开,看漫山的茶糜谢尽。

  人生若是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读纳兰词有感 篇26

  《纳兰性德词传》讲的是清朝大词人纳兰性德的一生。其中有一节——“知己何时泪纵横”,讲的是纳兰性德的人生知己顾贞观,顾贞观有一诗友,名叫吴兆骞,他因放荡不羁的性子惹怒了顺治皇帝,别发配到宁古塔。顾贞观日夜难熬,想救出吴兆骞,纳兰性德知道后,自告奋勇,十年努力,终救出了吴兆骞。

  谁会相信,当时的纳兰性德——一个锦衣玉食的官家公子,为了朋友竟冒着入狱的危险,一心只想救出吴兆骞呢!更何况,顾贞观,只是个汉人。可以说,纳兰性德能救出吴兆骞实在是一个奇迹。吴兆骞的案子是顺治帝亲定的,这个案子之所以可以翻案,不是康熙一时高兴应允的,而是纳兰性德日日夜夜地奔波、努力换来地。十年,谁会为一个不相干地人,辛辛苦苦努力十年?在那时,恐怕只有纳兰性德一人吧?

  读完《纳兰性德词传》,我若有所思,纳兰性德,他是一品大臣家的少爷,要什么没有,却为了朋友,付出到这种地步。用一句话便可诠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无问其他!”

【读纳兰词有感】相关文章:

读《纳兰词》有感01-07

读《纳兰词》有感(通用9篇)06-15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11-06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1500字11-05

纳兰词水调歌头08-28

“纳兰词”《浣溪沙》09-27

读柳永词有感01-05

纳兰词唯美诗句03-14

新纳兰词诗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