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2021-04-09 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下面给大家分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的贵州黔东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张琴,“张扬个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张导,现在我们开始走进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为重,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接待礼仪——十二道迎宾拦路酒来迎接我们。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处最特别,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须得喝完,所以我们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对着苗族姑娘们手上的牛角酒杯轻轻尝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面,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寨内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为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称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汉译而来,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这里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这是苗家的风雨桥,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这里的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层层吊脚楼依山势而建。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圈养牲畜和家禽;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侧建有一个很特别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于观景、乘凉,有这样的说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层用来存放粮食和杂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节日,其中“过苗年”,“牯脏节”尤为隆重。“长桌宴”是苗族过苗年的喜庆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着腊肉、酸菜、酸汤鱼等苗家特色菜肴,一会大家就能亲身体验了。“牯脏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着盛装,跳芦笙舞等,并邀亲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芦笙场,也是苗族同胞们展现歌舞才艺的地方。芦笙舞是苗族一种流行最广的舞蹈,集舞蹈、杂技、体育、音乐为一体。说到舞蹈,那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热情奔放了。我们现在听到的是苗族飞歌,其音调高昂,气势雄浑,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常来西江苗寨学习苗家人的才艺,苗族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这块石碑刻着的“以美丽回答一切”7个字,是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时情感诱发题写的。这条街叫“游方街”,大家猜猜“游方”是什么意思?“游方”是苗语谈恋爱的意思。每逢农闲时节晚上8—9点,这里聚满了水灵的苗族姑娘和健壮的苗族小伙,他们山歌对唱让游方街热闹非凡。

  历史上,西江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清政府在苗疆实行“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一些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主持祭祀活动的牯藏头和负责安排农业生产的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在观景台上观望整个西江苗寨,像一个巨型的牛角,又像一只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饰多种多样,色彩艳丽,素有“无字之史书”,“绣在衣服上的历史”之美誉。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后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馆,其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学术研究、参观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内设有服饰、医药、历史和生活等11个展馆,馆内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参观。

  各位游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宾拦路酒,踏着苗族的飞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都包括,欢迎大家下次再来苗寨做客!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2

  各位旅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小赵,大家也可以叫我赵导,我今天会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获,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2005年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住1288户,人口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们可以说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贵州苗族大本营在西江。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浸满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所以说,苗族来源于皇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而商周时代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贵州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就是苗族人传统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人勤劳的象征,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贵州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居住风格,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前为房楼后为平房,下层堆放柴草和关家畜。

  二楼住人,如有三楼则是用于堆放谷物之类,在吊脚二楼通常设置美人靠由于苗族美丽的姑娘们喜欢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绣,所以命名美人靠2006年5月20日,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节日很多: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们的许多节日中会载歌载舞,苗族飞哥以及有东方迪斯科,美誉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飞哥,木鼓舞动作粗狂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啦,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飞哥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个每十三年一次的牯脏节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会。

  西江可以说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在西江可以了解到苗族的各种文化习俗,而苗家长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长桌宴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特别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菜等,在当地越有种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在当地可谓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样样有酸,当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还特别喜欢饮酒,苗族人热情好客,重情义,讲信用。在苗家做客会感觉到备受优待,苗族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个好地方,2007年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西江参观后都不惊赞道,西江---以美丽回答一切,下面我们将要到的是游方坪,苗族有固定的游方坪,或游方坡,供青年男女谈恋爱,游方多以对歌的形式香火表达爱意,这种公开恋爱只要征得家长同意就可以结婚,西江苗族博物馆,主要展示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黔东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个旅游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础设施十分齐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旅客们提供了便利,好了欣赏了这么多的苗族建筑和多彩的苗族风情以及他们深远古朴的历史文化想必大家收获颇多,那么我们的西江之行就到这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了解,欢迎大家再次到西江来旅游,再次为大家服务。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3

  西江苗寨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和“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美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由东引、羊排、南贵、也东、水寨、平寨、也蒿、欧嘎八个自然村寨连接组成的, 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状如布达拉宫,呈现在西江。

  西江苗寨环境优美,四面环山,相互拥抱,层层梯田连接云天,这里森林郁郁葱葱极目苍翠,一条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呈S型穿寨而过,把苗寨一分为二。苗家人在不足一公里的河岸上建造五座风雨桥又把东西两岸紧紧相连。这里的山总是与水相伴,这里的水紧紧与山相依,恋恋不舍。这里的山展示了苗家男儿的阳刚之气,这里的水体现了苗家姑娘漂亮和阴柔之美,这里构成了一部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的千古绝唱。

  何谓西江?它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说到居住,不得不说雷山苗家的吊脚木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水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建筑结构:三间正房,两间偏房,分为五柱、七柱、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观赏性。苗族木匠用一根线、一把直尺、一把斧、一把锉子、不用一钉一铆、不要图纸,全凭借记忆的结构。在陡悬的石壁上立起一座座房子,使用寿命不低于三百年。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雷山苗民造屋,都以修建吊脚木楼为主。纯木质结构,各寨民宅,大都于半山腰与偏坡间修建。延续唐宋以来风格,各代又有所改进,自称格局。苗民多以支系家族聚居,以团结共同防备其他对抗实力的侵扰,且多聚居山区,宅基地势有限,大多就地砌基,傍山而建,其屋半边着地,半边吊脚,即有不占地之优势,又具突兀之威,美观大方之感。

  大小寨子,顺坡而居,层层叠叠,屋脊鳞次栉比,十分壮美。修建吊脚木楼是十分讲究的,有修成四角天井式或三方联立式,自成天井口格,颇见大气。一般的吊脚木楼,有四排三间或五排四间,各间宽敞,人居舒适。畜棚禽舍,一般都设在房侧或房后,也有用楼脚围棚立圈作饲养畜禽,既方便管理,又干净卫生。有的人家还在房后房边建起一小栋专门囤装粮食的谷仓,有的利用吊脚木楼边搭架木板作晒场,白天晒些谷物或蔬菜,晚间还可纳凉休息。

  吊脚木楼的地基必须是把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各为6尺多,各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

  凡盖瓦的大屋房顶,屋檐造型十分讲究,有的屋脊用瓦片搭成一双对称的飞禽形象,或放上数只泥塑飞鸽。有的能工巧匠,将屋檐锯成波浪形状的长板托起,檐底瓦和托板都涂白灰,使其轮廓分明,分外醒目。大多房子的所有吊柱之头都凿成齿轮图案,以图装饰木楼,别具风格。有的以3间正房再搭一个或两个偏厦。总是配建对称、高低合度。一栋房屋的周围面积是90至150平方米,两头外间内房及偏夏的楼上楼下作卧室,也有用作厨房的,中堂是迎客间,摆长桌请客的用餐间,也是各家生活活动的主场地。

  吊脚楼建筑,最讲究的还在中堂间边也是前檐下中部方位上,装上长3米到3.7米的美人靠,栏杆设置形式十分讲究,整座房屋能因栏杆造型风格而生色。一般栏杆作凳高于足下楼板39至45厘米,拉杆高度在39至66厘米,栏杆是27至35条三指宽形如弯月的小方条,以6.6至10厘米间隔排列上下凿孔对接固定,方扎在直径20厘米左右的棱角横柱上坐凳厚板在5至7厘米,宽30至35厘米。靠背栏杆下是平板精装,干净清爽,气派不凡。

  含吊脚木楼在内的苗家古老民宅建筑,各寨均有能工巧匠,有些工匠是祖传了若干代的。新房奠基或砍伐首根选建房使用的树木,请造房下墨线之主匠,都择日而行之。立房时间更是讲究,一般在打米过后过苗年期间秋冬时间立房,都择吉日以图日后吉利。有的村寨修造新房选择中柱时,必须是向阳山的杉木、且木直、不断尖。居宅朝向,也有讲究,有坐南朝北,有坐西朝东,如有临近水域之房,不能横栏水向,房门对凹冲,不对山脊,在房的背脊也不能有凶山巨岩,等等。

  西江苗寨内有五处民族活动场所:斗牛坪,位于干南飞和干觉少;跑马道,位于平寨河滩;斗鸡台,位于干觉少之上面平台;芦笙场,位于小学门前的两个大坝子;乌嘎、东引、也冬、羊排、也好、南贵等村寨的大树下,是青年男女“游方”和对歌的场所。西江苗寨热情好客,节日或平日,只要有客人到来,全家老爹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是十分隆重。日常饮食常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等,特别是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以款待客人;苗族人民都喜欢上山采摘野菜,尤喜龙爪莱(蕨莱)。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故乡”。每年农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少着节日盛装,齐集芦笙场,踏着欢快的芦笙乐曲翩翩起舞。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相关文章: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03-13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范文07-01

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记作文03-16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02-23

西江千户苗寨的导游词07-07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10-31

贵州西江苗寨导游词05-04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12-28

贵州千户苗寨导游词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