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

2022-07-21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朝代:宋辽金

  作者: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⑽樯橹:强大之敌,指曹军(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注一: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佑(1314—1320)刻本,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延佑本实今传各版之祖[1]。《丛书集成续编》之清版《东坡乐府》,亦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序曰:“东坡词今行世者,只毛氏汲古阁王氏四印斋二本。毛跋谓得金陵刊本,未详。所自,王刻从元延佑云间本出,较为近古,中有十首为汲古所未载,而汲古多于元刻者六十一首,今以元刻为主,毛本异文,著於词后,元刻之确为伪刻者,则依毛本正之。”而“樯橹”一说却没有一个合理来源说明,所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似较接近事实,应以"强虏"为准。

  注二:

  语文教材人教版作“樯橹”,而苏教版作“强虏”,考试时应以课本为准。

  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

  ⑿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⒁尊:通“樽”,酒杯。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古时读音是huán。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读作“hái”。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辵部还复也。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huán”。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作品鉴赏

  清代词论家徐釚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阕。“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正如《酒边词序》所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及译文赏析10-1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07-26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03-0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08-06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09-04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译文及赏析01-25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鉴赏04-19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01-28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08-03